回 答:对晦涩持猜疑的态度 由 京不特 于 2000年5月12日 05:42:30
写文字的人是展示给人看。加上许多自己也未必消化的术语,不是
什么好现象。在这方面,我欣赏米兰。昆德拉,喜欢他对自己术语
的解释。即使在表达非常高深的思想,这一步也常常是不可少的。
我想这一步也常常是揭示作者是到底肚子里有多少水的一步。
也好像理科的教科书,我喜欢读国外的。中国也有很多教课书,而
且逻辑严密、推理周整,不过对读者的知识背景有种种“非人”的
要求。国外的有些版本就不同,对读者的知识背景要求很少,而能
够用简略的语言把这些“要求”的核心的内容勾勒出来。
两者一比,那个国外版的是大师之作。国内版的是匠人之作。
现在这个时代一个人兀兀穷年也不可能终极哪怕是他感兴趣的一个
问题的所有层面。“使……术语可读”于是显得尤其重要。我想对
于做为文艺作品,这是仅次于“言之有物”的第二要求。
◆加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