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月刊总目录
本期目录





@2000/03

祥子

  这是《橄榄树》五周年期。从本期起,本刊电子邮件版采用HTML制式发行。五年前,万维网这用HTML建成的虚似世界才刚刚开始(还记得Mosaic吗?),还没有一家汉语网站。只五年,HTML档案几与纯文字文本一样普及,从读者(可以更方便地阅读)到赞助者(可以更好地做广告)都要求它。只五年。

  五年后,要做个“一流的什么什么”的诱惑也越来越动人。当心当心。两年前,我以为可以“退休”,“留赠”同仁们一句:“不执一”。两年后自己仍在这里打杂,且事情越揽越多,我仍愿以此言与同仁们互勉。(老子:上善若水。)

  关于“一流”,我们曾以为是的,都是错的。我们现以为是的,也要是错的。我们将以为是的,还会是错的。这和我们的见识、天分、懂几门外语等等都无关,这只是所谓的“历史”。没有变化,“时间”也就无从谈起。这其实很好--如果可以因此而虚怀,而不断地“见异思迁”,月月新、年年异,不断地追击某一年月中所可能获得的那些“真理”;这也可能很糟糕--如果因此而无知、而“不知病”,成为某些神坛上的牺牲;这甚至可能是可怕的--如果因此而心眼狭窄,而“英年早逝”,甚而“使人昭昭”。杂志,何尝又不是这样?

  很少不受意识形态(政治的、艺术的、市场的)影响的纯粹文学出版物。我们在编辑一份刊物时本能想要主张个什么、反对个什么。一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发表环境,请君入瓮。除去这分工制作、销售的系统,我们不知道有什么其它的办法,或者,更严重的是,还有什么其它的出版目的。

  我希望(也许到了也只是个乌托邦式的心愿)《橄榄树》能有所不同,能有信心相信我们的基本读者的批判能力,能认识到提供一个较少受金权、意识形态和地理政治限制的大众文学发行渠道的必要,通过展示一个被忽视的阅读需求,能有助于丰富单调的汉语文学市场,有助于各种各样的“有所不同”的作品的传销,从而帮助形成一个对个别作者的个性表达更容易接受的社会、政治、市场、文化环境--而这,是各种艺术的正常发展都需要的。

  《橄榄树》反对什么?文盲。《橄榄树》主张什么?用心。我愿此外无它。对了,还有愿繁、简体汉字统一的编码能早日普及。此外无它。这回是真的了。

※   ※   ※

  去年秋,得知几位《月经》(网络第一份汉语女性刊物)的编写者在台北县社区大学开一门和女性有关的课“母姊会--性别社会观察”,班上的学员有许多感人的生活故事和体验。也许编辑做久了,就想到怎么可以请她们写下来,组成今年妇女节的一个专栏就好了。感谢她们不仅写了出来还允许我们发表它们。

  这些作者大都是第一次写作。《月经》在发表时尽可能保持了原貌。除去个别有较明显的笔误的地方,我们也以同样的原则处理。读着这些“现在、这里”的文字,让我感到许多当代汉语阅读中难得的沉实感,尽管一、两篇仍不免受到一点“心战”言语的污染(但“文言”的污染很少)。

  布莱尔把成年的心理上的重量感列为诗的三要素之一(其它两项:意像和音韵)。为文,也需要。苏玲在本周《橄榄树》万维版「现场」上发表的《残酷的青春》一文中敏锐地指出一些“晚生代”作品中的青春其实残酷得有限。但我觉得她估计的原因(现在女人“活在了好年代”)恐怕不很完全(也许是我们把作品和作者读得太靠近的习惯在作崇)。因为妇女的力争、社会对妇女就职的需求以及相应的受教育机会增加等原因,女人的年代的确是在好起来,但此外还有“真实的残酷不如编织的残酷好 ”(依发言人的角色--作者、读者、发行人、批评家--填空)这类因素使得包装上市的“残酷”总有点虚弱。

※   ※   ※

  请不特写写我们闲聊中他的一些想法,承他很快送来,加注:“这些文字代表编者京不特和与之同观点的人们的观点,而不代表橄榄树的观点。”当然,并没有什么“橄榄树的观点”(如有,我反对)。

  《橄榄树》是怎么回事?放大微弱的个人的声音。它不是“我们的”(如果有这种东西)、“正确的”(如果也有这种东西),也不必是“主流”(不错不错)、“非主流”(欢迎欢迎)、“畅销”(很好很好)、“另类”(?)、“X代”(韭菜:早割早卖,多割一茬多卖一茬)的、“知识分子的”(在哪里划线?)、“民间的”(相对于…“官方文学”?)等等,它甚至也不是“好的”(看你对谁而言)。但它必要是西西的、于贞志的、陈淑贞的、张闳的……--必要反映作者个人的生存经验和独立思考。而这“个人的声音”,很可惜,我们还不能自然而然地认为它充满在每篇文字里。实况,在这“敬惜字纸后”的年头,恐怕正与我的愿望相反。

  “编者短语”一栏署个别编者姓名的本意也在此。不再罗嗦,请读京不特的“编者短语”。不特和我的观点太多(就两位爱独立思考的人而言)相近之处,但这篇里面我不同意的地方例外地多一些,这也是我请他写出来的原因之一。



▲ 回本页首
● 返回主页

橄榄树文学社发行。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 Copyright by Olive Tree Literature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web site is maintained by webmaster@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