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现场@话说今…
主 页|总目录|作者索引|投 稿|讨论/留言

[Posted on 2001-10-15]
⊙卢寿荣⊙
不知所终的爱情:电影《苏州河》观后


  女: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象马达那样找我吗?
  男:会啊。(语气肯定)
  女:会一直找吗?
  男:会。(语气减弱)
  女:会一直找到死吗?
  男:会。(犹豫)
  女:你撒谎。

  这是电影《苏州河》的开头,它表明了作者的一种态度,在好莱坞似的庸俗爱情和后现代的解构游戏中摇摆不定的态度。这部片子又被禁了,这似乎已经成为第六代导演的惯例。但是,说实在的,影片实在不能说有多少违反意识形态的东西,至多是没有旗帜鲜明地驱歌主旋律。导演采取的是远离意识形态的路子,他不讨论国计民生,不涉及历史文化,甚至也远离人们熟悉的现实,他只想用精致的画面包装出一个好看的故事。苏州河虽然很脏,但导演有意识地从脏乱的环境中抽出几许华丽的影像和色调,顿时令一坛死水变得鲜活起来。如果对八十年代的中国先锋小说还有印象的观众,必然会从心中涌起一份久违的感觉。随意的结构,冷漠的叙事,恍惚的心绪,残酷的结局,这一切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导演随手拿起一大串气球对观众说,看,好漂亮的汽球,它们一定能飞得很高。可当观众们想拿过那气球时,他又说,还是看看就行了吧,不小心会弄爆的。就是这样。

  中国电影的个性化程度一直较弱,这点比起其他艺术形态差得很远。也许只因为电影是最大众化的艺术,它不可能离观众太远,同样,它也不能离政策的导向太远。看看历年来国内电影奖项的获得者,能够以个人的视角来看待社会人生的影片实属凤毛麟角。无论是谢晋、吴贻弓还是张艺谋、陈凯歌,他们的影片中都有一种厚重的精英气质,喜欢将自己跟历史、文化拉上边。从某个层面上讲,这并非毫无益处。因为在这些优秀导演身上,本来也有些很正确的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但问题在于,他们的影片有比较强烈的引导意识,这种自信有时候是极其危险的。世界日新月异,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凭什么你的意见就要正确一些呢?是凭外国人的掌声,还是国家领导的接见呢?相对而言,在张元、娄烨等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倾向(其实在此之前,姜文以自己的天才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即强调自己个人对于事件的读解。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看法比别人更加正确,但他们也并不觉得自己的看法比别人更不正确。他们提倡的,倒是对每件事情都要采取个人的态度。这种态度,对于改变中国电影的落后状态无疑是必要的。

  《苏州河》是一部很典型的作者电影。电影完全操纵于导演的摄像镜头之下。影片的叙述者从未露过面,他只是在不紧不慢地叙说,冷静,又带着适当的温度。就如先锋小说的作者们一样,导演将所有的出场人物玩弄于股掌之间。他的摄像机就像作家手中的笔,可以随意涂抹。“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叙述者在电影伊始便开宗明义,这也是他讲述故事的前提。然而在接下去的叙述中,他却显得明显缺乏自信,一会儿说自己在编故事,一会儿又犹豫不决地用可能、也许之类的字眼来延续故事。这种花招,我们在小说中见得多了,但是在电影里,特别是在内地的电影里还不多见。但是娄烨也十分清楚,如果他沉迷于此类虚幻的叙述中,他的影片会失去卖点。所以,他非常聪明地炮制了一个美人鱼的故事,一个烂得掉牙又历经千锤百炼而不褪色的故事,观众们只要见到伤感的爱情,美丽多情的男女主人公,他们就会置叙述的圈套而不顾,开始稀里哗啦地掉起眼泪来。而且导演还有意无意地演染了一番故事的背景,苏州河,一条“沉淀了这个城市的繁华、往事、传说和所有的垃圾”的河,在这样的一条河上,无论导演怎么胡编乱造,观众都不会怪罪的;更何况他自己已经说明了这是胡编乱造。

  故事的叙述者“我”是一个生性散漫的个体摄影师,在偶然的场合中结识了在酒吧扮演美人鱼的女孩美美。然后,两人理所当然地交往,相爱。在“夜上海”的歌声中,他们开始了浪漫的都市爱情。“我”对美美的过去并不了解,对她的现在也无从把握,她总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在昏黄的灯光下散动飞扬的长发,在明媚的阳光中叉着双手走过大街。故事至此并无新意,但是,接下去真正的男主人公马达就要登场了。

  马达,一个英俊的送货青年,脸上带着几许沧桑的颜色,让人看了以后禁不住想爱上他。而在他的身上,带来了另一段美丽而伤感的爱情故事。几年前,马达还年轻,他和两个朋友计划绑架一个酒商的女儿牡丹,以得到一笔钱。可是在马达接近牡丹的日子里,两人之间产生了一种莫可名状的感情。这象是一部蹩脚的好莱坞商业片里的情节,最后的结局也同样俗套,牡丹纵身跃入了苏州河,在肮脏的河水中,她的下坠带来了某种动人的美感。值得注意的倒是牡丹在洞悉真相时的反应,她先问:我爸出了多少钱赎我?当知道是45万时,她惨淡地笑道,原来我就那么便宜啊。她对父亲本来没有感情,父亲每次要搞女人的时候,就把她交给马达,她和马达的相识相爱也因此而生,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害死她的罪魁祸首其实是她父亲。一个少不更事的少女,同时被父亲和恋人伤透了心,她的自杀本来也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导演对这场戏的处理颇有独到之处。牡丹来到桥边,冲着马达喊:别过来!再过来我就跳下去了!马达吓了一跳,她童稚的脸上微微地笑了一笑,说:原来你也会上当受骗啊!然后她还说:如果我真的跳下去了,我会变成一只美人鱼来找你的。正当观众差点再上当相信这个天真的小孩只不过在玩恶作剧的时候,牡丹的脸上突然起了某些变化,是一付绝望而又无辜的表情,她仰面朝天,象一只断线风筝似地掉下去。那个脆薄如纸的微笑和毅然决然的身姿,竟然给影片带来了一种真正凄美的效果。一击致命,这种感觉,我想可以用本亚明说的“眩晕”来形容。

  几年之后,马达出狱了,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他执着地寻找牡丹。影片似乎突然转变了叙事的风格,由单纯的“我”的视角转向马达的视角。“我”承认,“我”没法让故事继续,只好把叙述的权利交给马达本人。马达没有找到牡丹,但找到了和牡丹面相酷似的美美。马达对美美日复一日地讲述他和牡丹的故事,竟然使善变的美美也为之感动,虽然其实,她并不爱他,也不相信他所说的爱情故事。有那么一段短暂的时间里,马达把美美作为牡丹的替代品,而美美,竟然也幻想自己能真正成为美人鱼——牡丹的化身。这时候“我”终于动气了,“我”想重新夺回美美,也夺回自己对故事的叙述权。马达也幡然醒悟,决定到城市的边缘去寻找真正的牡丹,而奇迹竟然再度发生,他在郊区的超市里找着了牡丹。可惜悲剧的结局却早已定下,他们相逢的那一夜,喝了过量的伏特加,骑着属于往事的摩托车,驶入了沉渣泛起的苏州河。

  整个故事的每一个段落都是老套,美人鱼的传说,突如其来的爱情,殉情而终的结局,一切都那么陈旧,无味,尤如苏州河上的垃圾。然而正如前面所说,故事的讲述别具一格。两对恋人,两个故事交织在一块,加上导演不确定的开放式结构,使得故事的进程依旧生机勃勃。重要的不是讲什么,而是怎么讲,先锋小说当年的口号在世纪末重新被提出。而电影华美的画面和明星的魅力使得这一设想可能获得比小说更大的成功。这部片子连获鹿特丹、巴黎、东京多个影展的大奖,在港台的票房也不算差,可以说娄烨已经为自己的将来铺上了坚实的一块砖。

  这里还想提一提这部影片的风格。很多人看了此片,会想起王家卫的《重庆森林》。无论是对着镜头自言自语的独白还是摇晃的镜头,杂乱的背景,两者都有相似之处。不过此片除此之外,还带有一种别样的特色,即受到了记录片的很大影响。导演对镜头的处理显得很生活化,而叙述的基调却充满了虚构和唯美的特性,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很多人都推崇这部片子的摄影,实际公正地说,这部影片的摄影并不出类,只是比较本色而已,人们觉得特别,可能反而是因为看了太多的精雕细琢的摄影。这部片子起决定作用的是导演,演员的表演空间并不多,但我们应该会记住马达和牡丹的脸孔,前者英俊中带着沧桑,后者稚气里含有绝望,即使是美美俗艳的造型,也和周迅素日乖乖女的形象大不相同(有点象舒琪,戴上金发时又象《重庆森林》里的林青霞)。此外,影片还有一些细节,颇为耐人寻味。如牡丹初见马达,指着摩托车说,我坐哪啊?这话说明她想坐马达的前面。但马达说让她坐前面时,她又有意地要坐到后面去。这是牡丹的第一种出场,但给观众留下的印象还是很深的。再如美美看到马达和牡丹的尸体时特别震惊,因为她一直以为,马达在撒谎,他所谓的爱情只是在骗人,这其实也表露了导演的一种矛盾心态。既从理智上不相信这种过于理想化的爱情,可又忍不住希望它能成为现实。这种矛盾心态有时候也造成影片的混乱,如影片的故事发生在苏州河畔,但里面的人物、情节、环境却找不出多少当今上海的影子(除了那座东方明珠电视塔外), 而充满了个人的审美情趣。象美美在现代都市的大街上晃悠时竟会响起“夜上海”的旋律,听上去实在有些怪异。再如牡丹的父亲靠倒卖“伏特加”发了大财,而他和女人偷情时居然是在家里(因此他才让马达把女儿送到姑妈家去),这也不太合情理。而最后牡丹和马达因喝伏特加而失事,更显得十分仓促,缺乏想象力。我认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导演对影片的把握缺乏全局的观念,既放入相当多的个人化的东西,而又想保持故事的娱乐性,这其实是很难做到的。整部片子,娄烨始终没摆正叙事与解构的度,所以他的摄像机也就时常逸出正常的轨道。这种逸出有时能带来惊艳的效果,有时又陷入自我的漩涡。这是本片的最大特色,但也可以说是导演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影片的最后,导演的含混意识达到高潮。美美离开了我,留下一张纸条,“如果爱我,来找我”。显然,她震惊于马达和美美的爱情,并希望在自己和男友身上能够延续同样的浪漫。但是,作为叙事人的“我”正如片头中所表露的那样,犹豫起来。一方面,他想念美美,幻想自己可以和她再续前缘;另一面却不想去找她。因为他觉得,一切都不会永远,美美的离开对他而言未尝不是解脱,他宁愿一个人闭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爱情。这个结尾显示了导演的才华,也表明了他并不想替广大的观众收拾这爱情的残局。




主页现场@话说今…
主 页|总目录|作者索引|投 稿|讨论/留言

橄榄树文学社发行。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印。(C)Copyright by Olive Tree Literature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web site is maintained bywebmaster@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