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橄榄树→现 场→小蓓《无奈的生命》 |
跋 孙文波 |
||
作为一个与这本书的作者有亲切关系的人,我祝贺她把这本书写了出来。我知道对于她来说这意味着什么,那是与自己经历过的一段梦魇般的生活做一次彻底的了结,使生活得以重新开始新的一页。这件事本身就是重要的。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写书,这需要很多前在的条件——先天的聪慧
,后天的知识等等,只有条件具备之人才可能做成这样的事情。她当然具备了这些条件。早年她就是一个诗人,且还风光过一阵子,只不过后来为了生活不得不放弃了写作。所以,她不过是再一次提起笔来,把中断了一些年的写作续上。但这一次,她的写作的情况与过去的写作完全不同。这一次,她所写下的是亲身经历。这里面文学的虚构性被减低至最少的程度。因此,从这本书中我们能感到其中对某些事物的呈现,有着惊心动魄的力量。这些事物能够促使我们思考某些问题,使我们可以从书的作者的思考出发,发现另一些对我们自身而言有用的东西,至少,它会促使我们思考。一本书的作用能够体现于此,这本书也就不冤来到这个世界上了。我知道,此书的作者就是这样的愿望,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将一些发生在自己人生经历中的事件记录下来,告诉没有机会经历这种生活,对这种生活只是道听途说的人,让他们有一个真实的了解。从目前的情况看,也就是说从她写成的这部书来看,她的这种愿望是有可能达到的。毕竟,在这部书中,那些事例,多多少少包含了事实的真实,并可能会说明在某种复杂的社会境况中,人都是些什么样的“东西”。但另一方面,我亦想请作者不要把读者对这本书的反映看得过重。要得出一个明确的、甚而是正确的答案,谈何容易。宇宙是一个浩大、无穷、隐匿了深不可测的秘密的场;人居于社会,这社会并不简单地是人的复合,其中的生老病死,得到欢乐或遭遇痛苦,诸多现象的出现,亦存在着更为复杂的原因。所以,古往今来,无论圣哲,还是凡者,得出的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总结的一已之见,信而为信,不信者自然也可以不信。如此一来,从这 个意义上讲,别人读不读此书,对作者关于很多问题的观点同不同意,都是他们的自由了。而真正可以毫不动摇地说的是:这本书已经存在。它本身就是一种意义。法国当代思想家德里达说过“痕迹”和“遮蔽”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人类的行为都可以用这两个词来概括。仅仅从“痕迹”这一意义来说,这本书已达到了目的。 |
||
橄榄树文学社发行。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C)Copyright by Olive Tree Literature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web site is maintained bywebmaster@wenxu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