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橄榄树→精彩片断→〈 K 〉书评◇ |
《K》—— 中西文化冲突的爱情悲剧,一曲永恒的哀歌
《K》在我国的出版可谓好事多磨,从上世纪末到今年七月,笼罩在《K》上神秘的面纱终于撩开(海淀区人民法院已于今年七月十九日将有关的官司驳回英国控方),所以,虹影重新修订的这部大家久有耳闻而不得一睹的奇书终于摆在读者诸君的面前。 虹影这部小说表面上算国际历史题材。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地点在中国。我们认为题材上是所谓“流散文学”。现代世界大量的移民,尤其是知识界的移动,构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当然也包括先前的移民后代,例如奈保尔这样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全球性的“无根族”。流散这词,Diaspora,原是希腊词,指的是《圣经》中说的犹太人长期流散。犹太人这样的“散居民族”,只能靠文化上独立贡献而立足。在当代,这种流散就不是个别民族特有的现象,几乎各个民族都有。流散是虹影的衷心关怀。西方各大学现在都有这个系科,称为Diaspora studies。虹影是一个流散文学作家。 文明冲突将会是一个几十年的大题目。对于流散者,这就是一个切身大难题。十年前英国保守党主席泰比特,他提出:“打板球,或是打足球,你为谁欢呼,就是哪国人”。“泰比特测试法”依然会是一个绵延几个世纪的巨大问题,与过去民族依地域而居很不相同,全球化就不可能封锁国界。《K》是写这冲突,写我们内心深处的“泰比特测试”。 世界文化的分裂,现在已经是对抗势态。白种人对伊斯兰的恐怖,以后可能还有对黄种人的恐怖,会变成顽强的潜心理。 《K》是写中西文化冲突与调节的困难,哪怕情人之间,最后都难以沟通。奇怪的是,有些女作家写异民族爱情,除了上床,除了“湿了”,其他毫无问题。如果异族男女之间,只有享受,毫无难题,无须反思,这还算文学吗?这比言情小说还要没头脑。 虹影的《K》没有漠视这个问题:中西文化冲突的爱情悲剧,一曲永恒的哀歌。 |
||
橄榄树文学社发行。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C)Copyright by Olive Tree Literature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web site is maintained bywebmaster@wenxu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