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树网站
橄榄树文学月刊现场文化网站六香村论坛
橄榄树现 场瞎子专栏
主 页|总目录|作者索引|投 稿|讨论\留言

 
 

从梅里到虎跳(三)


□ 瞎子

 
 


(三)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起来了。中峡旅店下面不远,就是张老师的家。
  提起张老师,可是大名鼎鼎,走过虎跳峡或是想要来这里的人没有不知道的。他只是当地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办教师,但是四五年前,他领着四个外国游客下到金沙江边到离中虎跳最近最惊心动魄处时,感叹这里山势险峻,无路可通,整个虎跳峡最壮观的景色被危险的地形吞噬了,于是从那时起,用做向导和教书的一点微薄收入,自费修建从公路旁到谷底江边的小径,虽然工程艰巨缓慢,但他从未间断过。很多外国游客都记载过他的事迹。说实话,这次重返滇西北,我是打定主意要见一见这个许多爱好旅游的友人提起就敬佩不已的人物。
  其实昨天下午就已经去拜访过他。张老师不在家,要很晚才回来。我们说明来意,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补充说,想清早动身,这样可以早些到上虎跳和司机回合。他妻子一口应承,说没关系,你们明天一早来,他肯定会早早起床带你们去的。
  这天清晨,到张老师家的时候,天还蒙蒙亮,炊烟就已经升起了。张老师身材略瘦,个子不高,脸庞宽宽的。他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堂屋。环顾四周,真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除了一个搭着的灶,一张破旧的桌子,几把椅子,没别的东西。就是在这片清寒中,他接待了数不清的国内外游客。说话间,他已经给我们端上了稀饭,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随便吃点早饭吧,别见怪,没有什么象样的东西。”
  出门的时候,外面下起了小雨,他转身招呼儿子给找些雨具,我们几个都是一身的旅游行头,连忙说不用了。他儿子还是从里屋拿了两件雨披,有些窘迫地说:“只有两件了,给小姐们用吧,路不好走,你们没法打伞。”在他推门的时候,我发现里屋的墙上,挂满了照片。
  于是,我们这些穿着NIKE、ADDIDAS牌子尼龙防水夹克的青年人就跟着身着灰色旧中山装的张老师,朝中虎跳走去。
  从张老师的家后面,就上了小路,开始还铺了石子,后面就是只能容一脚的泥径了。因为赶上下雨,张老师特别小心,每个转弯和陡坡都站着帮我们一个个过去,然后自己才过。没走过这段是无法体会它的艰险的,几个地方都是直接从近乎90度的悬崖上下去。张老师在绝壁上凿出浅浅的洞,在旁边的泥土里打下桩子,扯上铁丝(不是铁链,是细细的铁丝),如果不紧紧攥住,一不小心就会滑进江里,真不知道当时张老师是如何独力完成这些工程的。每逢这样的时候,他都先下,然后一个个接我们下去。当然,一路也不全是惊心动魄,在走过一片灌木的时候,他会突然伸手,孩子气地抓几颗野果让我们品尝,我已经回忆不起它的名字了,只记得酸甜酸甜的滋味。
  谷底水声轰鸣震耳欲聋,刚汇入山雨的金沙江分外凶猛,雄伟的中虎跳就在眼前,浑黄的江水激起数丈的浪头,带着飕飕的冷风。我们在张老师的带领下,趁着岸边水起伏的间歇,慢慢接近江中的三块巨石。最后,在岸边悬崖下的一个凹洞里我们停下,张老师有些遗憾地说,今天水太大了,否则可以上到接近岸边那块巨石的顶部,逆流而望,正视咆哮而来的江水朝你扑来。那种情景想来必定动人心旌。依稀看见巨石上有张老师凿下的台阶,浅如小窝。
  一友人性格内向寡言,却常身犯奇险胆大异常,在滇藏公路朝江心扔碎石时,我们都小心走过去,趴在悬空巨石上胆战心惊朝外一丢;他却从公路上来一段助跑,奋臂一扔,看得女士掩口惊呼。这里,我们望石兴叹之际,二位女士见巨石寸草不生,唯顶旁开一白色硕大花朵,不免欣羡,啧啧有声。众男士恍若不闻,他却一声不吭,穿着布鞋就跳了过去。大家失声叫嚷,见他踩在石边水中,不算危险,才放下心来。这时张老师已经跟过去了。二位女士见他慢慢爬上石顶,奔花而去,皆感怀不已,不住口提醒小心,见他将花折在手中才舒一口气。我们这些脑筋慢胆子小的,又惭又妒,恨自己没有奋勇争先,一展陈家洛式身手,讨红颜欢心。须知上去容易下来难,石阶极陡,凹处又甚小,不能容一足,少不留意则滚落江中。他逡巡良久,乃将花茎衔在口中,腿脚并用,下面有张老师接着,这才安全着陆。等返回众人处,将花从口中取下,不禁一愣:原来下来时太过紧张,牙关过紧,已然将花咬成两截。众人哄然大笑,心中暗有幸灾乐祸之意。两位女士倒面无愠色,含笑接过,把玩不已。
  雨势渐大,江边眼见危险,我们只好往回赶。上去的时候,又是张老师立于险要之处,将我们拉上悬崖。回到大路,众人雨水加汗水已然浑身湿透。我在来以前就知道张老师为人淳厚,自费修此艰难小径,却从不取分文路费,导游之资也是多少随意,决不自喊价码。我们一行六人,因是自费游玩,只付了五十,他面色如常,收下时既不欣喜也无不悦,几视之无物,还请我们在他家嗑葵花子喝茶歇息,倒让患得患失的我们暗自羞惭。

  回到旅店,换好干净衣衫,雨也停了。和安静微笑不爱说话的女主人告别,便踏上了从中虎跳到上虎跳的徒步路程。走时,英国游客的几个同伴唧唧喳喳的正从山间小路回来,皆背可比身长的大包,精神抖擞。问后得知她们清晨即起,已在山径走了大半日,众皆叹服。
  我们在公路上走,算是轻松之极的了,即便如此,两三钟头之后众人都气喘吁吁,包沉似铁。一路经常碰到路面上巨石横陈,兼有红色标语:小心落石危险!看来此段凶险异常。也有不少临时形成的瀑布,在公路边的绝壁上奔腾而下。我们都在此洗去满脸汗水,求点清凉。整个虎跳峡段,给我留下两个深刻印象,一是淳朴,前已言及;另一个就是贫穷。山水虽是奇绝险绝,但荒石遍布,稻粟不生。对当地人来说,十元已然是很大数目了。在星星峡路边有一败屋,和主人聊天,这个中年男子家徒四壁,媳妇是从四川买来的,生完儿子就因不耐贫穷而杳去无踪。山前的土地贫瘠,平日就靠导游为生。这里人迹罕至,他为人又木讷,因此父子俩艰难度日。我们送了些多余的毛衣给他,一友人在离去时又转身将身上好烟悉数赠与,那男子口里不住称谢。
  我们继续赶路,眼见日头渐西,与司机约定的时间将至,前方遥遥无期,不免无心欣赏山水。云雾渐散,玉龙与哈巴雪山雄踞两侧,深谷江水如链,只觉众人如蜗行太行,渺小不可计,胸中气馁。正张皇间,见一卡车施施然而来,不禁欢呼,于是搭车前行。刚两步,车又停,见数十中小学生,雀跃而上,手脚之麻利令人瞠目。没想到此处离上虎跳仅差一弯口,过一隧洞即到。大家面面相觑地下车,不住懊悔没能挺住最后一刻,你埋我怨哓哓不已。行百里者半九十,今日信然。
  上虎跳因靠近市镇,游人甚多,下江之路也修得平整,甚至搭了一突出的露台观看江中那块高十八米的巨石——传说中的虎跳石。此处因落差大,水势更见凶猛,又逢雨季,巨石只剩大约一米见方的顶角,浊黄的金沙江从两侧奔腾而下,激起水雾弥漫,雷鸣之响连说话都淹没了。站在露台朝上游望去,见江水排空而来,砉然迸裂,有雷霆万钧之势。久视只觉己身渺小,转瞬即被吞没,忍不住心中栗六,惶恐而退。
  来往小径虽仄逼,但仍然有很多摆卖小贩,无非天然水晶、草药之类,公路边亦有一旅游用品商店,物皆粗劣,殊无可观之处。对岸正修道路,并建一拱形建筑,看来无须多时,这条桀骜的巨龙,也将成为人类把于股掌之间的玩物。


 
     
 
主 页|总目录|作者索引|投 稿|讨论\留言

橄榄树文学发行。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C)Copyright by Olive Tree Literature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web site is maintained bywebmaster@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