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树网站
橄榄树文学月刊现场文化网站六香村论坛
橄榄树现 场瞎子专栏
主 页|总目录|作者索引|投 稿|讨论\留言

 
 

从梅里到虎跳(二)


□ 瞎子

 
 

(二)


  去白水台的那天,我们起得很早,因为知道要走很远的路,前几天又不断下雨,都很担心从白水台到虎跳峡的公路是否仍然通行。据我所知,这段公路大概是滇西北最凶险和脆弱的了,一遇山雨,就有多处泥石流和塌方,每年翻落江中的车辆不可胜数。
  将近中午,我们就将白水台玩了个遍。人们都知道丽江是纳西古乐的中心,其实,白水台才是纳西族的发祥地,按照传说,这支富于艺术天赋的民族就是来源于此。而整理纳西古乐的时候,丽江的资料已经在十年浩劫中毁失殆尽,只好从白水台将年逾古稀的老艺人悉数请去,所以我们在大研古镇听到的那些奇异而悠远的音乐,看到的那些鹤发童颜的老人,实在是根在这里的。
  整个白水台其实是半面山坡或者峭壁,不是很大,上下不用骑马。为了保护水源的清洁,来回路线都已经用木桥和木径铺好,游人不用费什么力气。站在平坦的台顶,看如梯田一般的浅浅水潭,晶莹剔透,如一汪汪蓝宝石,非常心旷神怡。大约是游人尚少,或者还算爱惜的缘故,水质很好,一尘不染,说来也怪,在山涧中徜徉的无色的溪水,在浅红色的台上竟然呈现奇异的宝石蓝,平滑如镜。
  在山脚下的饭馆里,碰到刚从虎跳过来的几个旅行者,带着专业相机,脸色疲惫却愉快。闲谈中非常失望地得知,从白水台到虎跳的公路果然被泥石流冲断了,经过抢修,只剩一处较大的地方没有完全修好,水流依然很急,徒步没有问题,但只有越野车才能通过。
  这次中甸的朋友怕六个人太挤,特意为我们订了一辆崭新的金龙中巴,舒服是够舒服了,但走山路还是吃亏。问明了阻断的地方离我们预定住宿的中峡旅店仅30米,决定冒险一试,万一不行,我们也可以徒步过去,让车辆返回,第二天沿大路到虎跳峡镇等候即可。
  这个安排使得我们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徒步虎跳峡之旅。
  一路我们蜿蜒而行,司机开得很快,因为如果真的过不去,他赶回来天就黑透了。
过了一个小小的集镇──那个集镇给我奇异深刻的印象,因为很多建到一半的青砖瓦房被遗弃在路边,整个小镇荒无一人,后来我才知道,村民都搬到对岸去住了──下虎跳出现在眼前。这以后,咆哮的金沙江一直伴随我们。它在地壳上深深切出的伤口内奔腾,轰鸣声甚至盖过了汽车引擎。两岸笔直陡峭,下陷数十米至数百米。有时候,伤口太深了,我们看不见汹涌的血液,但是能听见它的呼啸。
  在核桃镇附近,有很多路边旅店。贴公路的绝壁上,中英文书写的指引比比皆是。看得出,他们对于外国游客已经司空见惯了。我们选择的中峡旅店也是这样的一家。
  在转过一个弯口就是旅店的时候,被山洪冲垮的路段出现在眼前。青色的石头沿陡坡一路遍布,大的超过两米,小的不过指头,尖锐锋利。这本是虎跳段一条较大的山涧,因为山石堵死了桥洞,并且漫布路面,溪水就在公路上奔涌而下了。
  我们挽起裤腿脱下鞋子,和司机一道在路面上小心翼翼地摸索,移开过于翘起的石头。一块两米见方的巨石占据了靠山边的大半路面,剩下的一小半,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趟过,稍有不慎,万丈之下的金沙江就是墓地。春末时节,溪水冰冷刺骨,临时出现的瀑布冲刷巨石,连风都沾染了寒气。其实我们能做的很少,石头太多太大,只能碰运气了。
  令人沮丧的是,五分钟后,车就卡在激流中间,两边回旋的地方太仄逼,车又太长,无法挪动,最后,请闻讯而来的村民,用两台手扶拖拉机才将车拖出陷阱,回到原地。我们非常歉然地和司机告别,约好了明日在上虎跳(虎跳峡镇)会合的时间,便打起背包上路了。
  此时已近日暮,经过刚才的折腾,我们到达中峡旅店的时候,已经饥肠辘辘。中峡旅店是中文名字,它的英文名称是“Tina's Guesthouse”,规模不大,只是路边一排临江的平房而已。正中是间大堂,摆着几张饭桌,靠窗最好的座位上有两个来自以色列的游客嗑瓜子,神态悠闲。两边是住宿的房间,每个房间二三张床,床价很便宜,才十元一晚而已。菜谱都有中英文对照,价格公道,但选择不多,想是蛮荒闭塞的缘故。有意思的是,菜谱上有道西式点心,叫“巧克力粑耙”,我们都很好奇,加上饿得狠了,问过这道菜最快之后,立刻要了三张。原来是涂了巧克力的烙饼,热腾腾,香喷喷。大家顿时兴奋乱嚷,十几只手撕扯之下,转瞬踪影全无,旁边姿势优雅,用刀切着同样食物的英国游客看着目瞪口呆翘舌不已。
  等菜的功夫,随手翻着大堂留言簿,厚厚数大本,里面几乎包括了所有文字,中文不多,除了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之外,甚至有希伯莱文。这个不通班车,没有飞机铁路的中国云南偏远山沟,国际色彩之浓厚却远高于许多大都市。
  就我看得懂得来说,这些文字分成两类:一种是充满惊叹号的赞美,对于山水的倾倒几追天花乱坠;另一类是旅游指引,其内容之详细之认真让我们肃然起敬,不仅有景点介绍,更有路线说明,甚至有精确细致的绘图,我们这些本国的游客,都从中受益匪浅,不禁对这些负责认真的游客深表敬佩。
  去厨房转了一圈,发现只有一眼灶,老板娘忙个不停,难怪东西上得慢。这个30多岁面容秀丽的女主人是个大拿,炒菜做饭,照顾小卖部都是她,只有两个小姑娘帮着。在我所游览过的地方当中,当属虎跳峡一带的民风最为淳朴。1999年去上虎跳,当地地陪对老人执礼之恭,对游客好客之亲令我终生难忘,这次在中峡也是如此。女主人并不善言辞,但热心周到,不是拿我们当赚钱的目标,而是来到的客人。
  旅店虽然简陋,但有一点绝对不逊色于星级酒店,那就是干净。本以为这样的地方,厕所一定奇臭无比,谁料想洁净得让人惊奇,虽然只是简单水泥砌成,却每天洗刷得没有一点污迹。我赞赏地向她提及,她睁着双妙目警惕地问:“你不是在笑话我罢?”待我忙不迭解释之后,她微笑着说她自己的习惯就是如此,简陋是没办法,但可以尽量干净些。难怪那些外国游客对这里推崇备至。更让我意外的是,晚上还有热水澡。当然,水是她用劈柴在厨房大锅里烧的,浴室简单得只有一个木桶,两根橡皮管,水泥地面,和天花板上吊着的白炽灯泡而已。但这对于风尘仆仆的游客来说,不啻奢侈享受了。
  用完晚饭,和英国游客聊天,他在湖南教英文,是在这里等同伴的,让我们奇怪的是他居然带了只京叭狗爬山!这些外国游客从不走大路,总是沿山上猎人的小径,我们开车用三四个小时的,他们要来回走上两三天,而且路途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滑落江中,但风景殊美,远非大路可比。我们质疑这狗是否累赘,他很认真地说:“No, It's a mountain dog。”然后,他很有礼貌的和我们告别,趁着暮色遛狗去了。看着摇摇摆摆的长毛京叭,我们不禁面面相觑。
  等我们的菜上齐了,几个以色列姑娘已经回房休息,我们几个在沉沉暮霭中,临窗而坐,一边洗尽身上的疲乏,一边饱览壮观的天地。在我们下边,金沙江奔腾不息,对岸是玉龙雪山,而我们倚靠着哈巴雪山。两岸壁立千仞,高渺无极,看山间云雾缭绕,江风徐来,呼吸着清爽的空气,把酒临风,真的是要忘记今夕何夕了。
  说真的,旅途中在中峡这一晚最让我难忘,离护卫金沙江的两座雪山如此贴近,侧目,就可以看见如一道巨闸的中虎跳森然而立,抬眼,就可以望到云雾缭绕的两大雪山,江水咆哮激荡其间,除了赞叹自然鬼斧神工之宏伟,之神奇,之秀丽,我还能说什么呢。另外,能在这样国际化却又有家乡般亲切的旅店中歇息,真是喜出望外了。
  洗过舒舒服服的热水澡后,我在轰鸣的江水声中一觉香甜。


 
     
 
主 页|总目录|作者索引|投 稿|讨论\留言

橄榄树文学发行。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C)Copyright by Olive Tree Literature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web site is maintained bywebmaster@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