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
橄榄树文学月刊◎ 一九九九年十月期
编辑:祥子

·张 哮·
陕 南 琐 记

一、地木耳

  每天放学以后,我都沿着那条树林中的小路回到姑妈家。树林中有一条小河,河水很浅,清澈见底,河里的鹅卵石在阳光穿过的树林里,显得五彩缤纷;斑驳的光点流动着,仿佛那段难忘的岁月也顺着清亮的河水流逝。

  在渭河平原生活的日子里,同学们在学校或与小伙伴的嬉戏中,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如:怎样挑选西瓜、寻找野菜、甚至教我唱秦腔。最叫我难忘的几部戏是:《三滴血》、《铡美案》、《薛平贵征西》等。

  有一年夏季的某一天,天刚下过一场雨,放晴的天空下空气格外地清新;我感到我的灵魂都被雨水冲刷过似的,宁静而虚空。学校中央有一棵古老的拐枣树,树上挂着一个古老的铁钟。在那里生活的几年里,很甜的拐枣和很古老的钟声一直伴随着我。那天刚一敲过放学的钟声,有几个同村的同学便走到我的身边,告诉我放学后不走常走的树林里的那条小路,而是沿着河道里走回家。起初我以为他们是想让我一同去抓小虾小鱼或是捡好看的鹅卵石。于是放学后,我和同学们一道下到河道里,走了一段以后,一位同学拿过来一团像花一样的东西,黑胡胡的。当我看清楚以后才知道那是木耳,不过那不是以前我在城里吃过的那种。它叫地木耳,只有在树林中下过雨的河道里才会得到它,所以在很少下雨的黄土地,获得这样美味的野菜的机会是很难得的。那天我大约捡了八两左右的地木耳,拿回姑妈家,姑妈用它做了一道可口的菜。那鲜嫩的味道,使我至今都好像能闻到它的香气。

  一九九六年夏,我与妻子一同又回到了那魂牵梦绕的渭河平原。那一年天气异常地热,天空中没有一丝风也没有一滴雨。原先上学的路上,捡地木耳的那条小河也干涸了,小河边的树林也被伐光了,我们只看见一个老汉弯着腰在河堤上割草。

  那一道清泉一样的河水不知它流向何方,但我感觉到它正流经我的少年时代,在另一个宇宙中,一直伴随着我,在精神世界,在广大的内心。

(已卯年秋川大,竹风堂)


二、守瓜记

  庄户人家一年到头是很忙的,农闲时家里的男人就会到川北和甘肃一带做一些小买卖。因为不那样做,就会盖不起房子,娶不上媳妇。多年以来,姑妈家的儿子就是在农闲时,带上他妹妹缝制或绣好的枕头、床罩以及门帘等等去甘肃偏僻的县城做买卖的。等积够了钱,就娶媳妇,生小孩,一切看来都顺其自然。

  有一年队里派姑父去看守瓜地。姑父不光会唱戏、讲故事,而且还是一个管理瓜地的好手。人们大都知道陕西大荔的西瓜好吃,却不知道周至的西瓜更沙更甜。我不是随便说的,二者我作过比较才这么讲的。有一天晚上,我去瓜地换姑父,姑父临走时告诉我要小心偷瓜贼。我叫姑父放心地回去,其实心里还是很害怕。我常听庄上的小伙伴们说起此事,往往在瓜地的四周不是玉米地,就是棉花地,偷瓜贼很好地利用了这样的条件;先准备一条大的麻布口袋,放在玉米或棉花地里,拿着一条绳子爬进瓜地,再将摘下来的西瓜一个个地栓好;然后悄悄地爬回玉米或棉花地里,慢慢地往回拉,直到全部拉完,再不慌不忙地消失在月光下。今夜轮到我独自一人看守瓜地,面对一片偌大的瓜地,我还真不知所措。月光照在瓜地上,四周各种昆虫鸣叫着,泛着银光的瓜地静得如水,就连用玉米杆搭成的瓜棚也显得歪斜。这一夜也许是夜很静月光很美的原故吧,我没有听到异常的响动,也没有看见什么影子在作祟,看起来夜色很美今夜无事。

  那年我满十三岁,那也是我在渭河平原渡过的最难忘最宁静的一个夜晚。

(已卯年川大,竹风堂)

■〔寄自四川〕

[ 主 页| 作者索引 | 散文总目录]

橄榄树文学社发行。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 Copyright by Olive Tree Literature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web site is maintained by webmaster@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