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
橄榄树文学月刊◎ 一九九九年八月期
栏目编辑:京不特、木木、祥子

上篇下篇 本期目录

·漆园子·

过去的雪花膏

  三四十年代,城市的街头到处都能看见雅霜的广告。雅霜是中国最早有规模 生产的化妆品之一,俗称“雪花膏”,产地上海,并由上海“大陆药房”总经销。 旧日的广告上,印着当时的当红明星白杨,甜心一般的笑容,胸前一束鲜花,那 扮相让当时的女人心向往之。广告上说它是“最为爱美仕女之妆台良伴”。

  护肤品牌还有铁盒装的百雀灵和红梅,雅霜已经算奢侈品了。但如果把蚌壳 油也算进去的话,品种就多了一样。那时,精打细算的女人会把用完的雅霜瓶子 留到第二年冬天,到百货公司去买分零的雪花膏,这样就有了雅霜长用不竭的感 觉。然而雪花膏这玩艺儿香气袭人,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惊弓之鸟的人们比较脆 弱,对这类香气没有抵抗能力,谁擦了它谁就会变成资产阶级。(按此逻辑,如 果资本的积累可以靠擦擦雪花膏就能完成的话,那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那 我宁可一天往脸上擦两桶,香背气了都心甘)而一个人只要有了资产阶级的嫌疑, 就有被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的危险。所以那时的雪花膏尽管很便宜,也没几人 敢把它涂在脸上香喷喷地走出门去。

  那只是护肤品,而香粉之类的美容用品是想都不敢想的。

  但是,胆大的女子,也会偶尔将婴儿痱子粉拍在面颊上,再住颧骨上擦一点 已经不香的胭脂。照照镜子,穿着时髦的绿军装,怯怯地走出门去,但招来刺人 的目光,便生出千夫所指的恐慌。女子赶紧逃回家,舀一盆清水,洗净痱子粉, 素着一张脸出门,心里方踏实了。

  一段时间里,西哈努克亲王和他的夫人频频上镜。那个法兰西女人柬埔寨王 后,总是浓妆艳抹嘴唇涂得绯红。模仿她的女孩,便在百货公司发现了一种叫“ 面友”的东西,它比后来的雅芳牌粉底霜更粗劣,更抹不开。传统审美观说,“ 一白遮七丑”,所以黄皮肤的女孩有了它就等于拥有了一张白脸。胭脂是不敢拿 来在脸上调弄的,它只能藏在女孩的小抽屉里,偶尔拿出来把玩,和躲在屋里和 小姐妹一起在眉心点一颗朱砂痣。因为,一张人工白脸就已经很小资情调了,再 增加一点红颜色,就有放荡之嫌。而仅有“面友”那单调的白,是镇不住物质匮 乏带来的一脸菜色的。那东西在眉毛周围和鬓角那地方就顽固地翻出一些蓝来, 爱美的女人并不自知,昂着一张苍白泛青的脸走上街去,却让人以为是一钵面粉 扣在了脸皮上。

  不过,还是有人为涂脂抹粉找到了正当理由--当她们要到舞台上去唱歌跳 舞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时候,无论她们往脸上堆好多颜色人们都是可以接受的。然 而,人们往往发现,舞台上的女孩儿们,不知是因为心太切还是手太生,那些粗 劣的粉底,浓重的油彩灰一样刮在脸上,反倒遮蔽了她们亮丽的青春。当她们在 台上高唱“东风吹,战鼓擂”的时候,那正儿八经的宣传活动倒像是一场庄严的 假面舞会了。

  后来,“四人帮”被审判了,“姹紫嫣红”这样的词才合法化了。百货公司 的柜台里,又摆出了上海日化厂生产老牌子“四合一”增白粉。那是一种装在纸 盒子里的粉末,那盒子比香烟盒略小。不谙化妆术的女子要上街了,就拿两根指 头撮一点粉末放于手心,滴两点水珠儿打湿,两手往脸上仔细搓揉,再勾下头掬 一捧清水洗净。女子猛一抬头,那张被漂得惨白的脸,也是可以将人吓一踉跄的。

  又过了两年,爱美心切的女人们,开始把各种颜色往脸上堆积。她们在采光 不好的老房子里,就着暗淡的晨曦把一张年轻的脸蛋搞得七晕八素。吓人的白脸 是没有了,却来了太多的胭脂,太黑的眼圈,看上去个个都青红紫绿仿佛昨晚被 丈夫痛打了一顿。其实,她们的丈夫在面对她们脸上的花颜色时,根本不敢说半 个“不”字。

  然后,护肤品美容化妆品就千军万马攻打开放的市场来了。尽管老而又老的 品牌如庞氏,如屈臣氏都在市场上占有了份额,而雅霜却被人彻底遗忘了。化妆 品柜台总是放在商场最显归的地方,百货公司已经被叫做“广场”或“大都会” 了,美容院遍街都是,那些当年用过痱子粉和四合一的女人,现在正在用黄瓜敷 面用中药换肤。而“雪花膏”这样的词,也就成为陈迹了。

  现在,美容杂志正在振臂高呼:素面新时代!女人们在经因了惨白脸、大红 腮和青紫眼圈艰苦历程之后,在听说了武侠小说“无招胜有招”这句精典明言之 后,终于明白,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涂抹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却让你看不出来。



[ 主 页| 作者索引 | 上 篇 | 下 篇| 本期目录 ]
橄榄树文学社发行。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 Copyright by Olive Tree Literature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web site is maintained by webmaster@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