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
橄榄树文学月刊◎ 一九九九年二月期
栏目编辑:祥子

·赵毅衡·

书店书城大英 书国

  某友曾说:书是旧的好,情人是新的 好。

  此兄很有“酷”,话常说得叫人费猜 详。不过上半句我可以公然同意,我自己 是旧书店站出来的野路子学生。小时候新 书店不让翻,旧书反正旧了,网开一面。 到了西方,还是泡旧书店,新书太贵。

  喜欢英文旧书,值得来伦敦。旧书店 到处都有,各有专司。市中心区的切林十 字大街,竟是一条旧书店街,你就想象琉 璃厂搬上了长安街就是了。有本小说《切 林十字大街四十八号》,说的是一个纽约 的爱书女士,所要的书只有到这家旧书店 邮购才能买到。与书店老板通信多年,感 情就从书晕染开去。最后女士找到伦敦, 男士却去世了。如此一本几乎无情节可言 的书信体小说,竟然拍成电影,而且除了 我,还有不少人喜欢!

  不过最“镇”了我的,是威尔士的一 个小镇,叫 歪河嘿城(Hay-on-Wye) 。此镇在威尔士东北山区,不通铁路。从 伦敦开车单程要六七个小时,当天别想回 来。从高速公路转进山间盘盘旋旋的窄路 ,两边只见牛羊,最后在绿水青山中,一 个小城,全部人口怕只有千人。洁洁净净 的街巷,酒吧野趣,山上有废堡,古色峨 然。英国最好看的就是这种小镇,但是名 镇数百,哪儿轮得上它?

  六十年代初,有位布斯先生忽生奇想 ,买下一个废农具厂,改成一个巨大的旧 书店。又有人改建电影院,打了四层地板 。此镇变成一个旧书城笼共一条街,陆续 开了三十八家旧书店,还有一家开在山上 古堡里。最大的一家,恐怕也是全世界最 大的旧书店,存书四十万本,干脆是个图 书馆。不同的是在此地看书,老让人掂量 口袋,掂量放纵占有欲到什么程度。

  当然就得分类。“中国”这个题材, 就有三书架。至于言情,色情,同性恋, 侦探,庭审,历史,科幻,魔幻等“类型 书”,自然各有发烧读者。不入类的“一 般小说”,占了整整一层。与我一起去的 ,是一位作家,走出店门后,失魂落魄。 说是从来没有想到有若许多小说被人写出 来,印出来,买进家里,卖到此地。辛苦 经年,出版时真是天上地下惟我独尊。到 此才知不过是恒河沙数之一,何必再尽毕 生之力供应旧书货源?

  作家也太容易颓唐。我也在纳闷,不 过是另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要开车那么 远,来此地看旧书?到该找旅馆的时候, 我就明白了:就象求签问卦要上峨嵋山, 一个道理。这是一种特色旅游业,满镇不 是旧书店,就是小旅馆。环境之绿,似乎 买了书,就沾了一点儿山水。

  每年夏天,此地还开历时十天的文学 节,借本地小学操场,搭大棚组织上百场 作家演讲,爱书者排长队等签字,到此时 连附近农庄都腾房办旅馆,牧羊人开临时 出租车。慕名而来的读者过万。这个生意 经,点子还真不错。

  话又说回来,或许只有在英国,才能 做这种“旧书城”的生意经。我到过的西 方国家,数英国人最喜欢读书。正好我看 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1997版) 的统计年鉴,登录的数字是1995年。 此年中国出书100,951种(tit les),而英国却是101,764种 ,稍多于中国。全世界仅此两个国家出书 过十万种。往下就差得很远:德国74, 174种,美国62,039种,法国3 4,766种。

  这是绝对数字。往人口一平均,就是 另一幅图景了。英国每550人印书一种 ,德国1050人印书一种,法国160 0人印书一种,美国每4000人印书一 种,中国每12000人印书一种,。也 就是说,每年读者需要的印书种类,英国 读者比德国读者多一倍,比法国读者多二 倍,比美国读者多几乎七倍,比中国读者 多二十倍。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算法不对:英国 的前殖民地,还在买英国的书,德国书中 国书都难以出口。这有点道理。但出口只 能增加印数,表明人口读书欲望的,是种 数:种数越多越赔钱。

  当然无法统计,书多少次被读。不过 旧书店多了,一本就顶几本。就此而言, 大英帝国没有了,大英书国却还在。在这 个全人类越来越不读书的时代,大英书国 还是可以傲视世界的。



[ 主 页| 作者索引 ]
橄榄树文学社发行。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 Copyright by Olive Tree Literature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web site is maintained by webmaster@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