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
橄榄树文学月刊◎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期
栏目编辑:祥子、马兰

·伍恒山·

沉 冬

  冬天永远是个沉闷的季节。城市的冬 天更没有任何特色可言。我骑着破旧的自 行车从办公室回家,越过行人拥挤的马路 ,从灰尘弥漫的空气中抽身而退时,我已 忘记了我该做什么,我只是盲目地随着人 流向前行进着,到了该折进小胡同口时便 顺当地拐进胡同,只是思想停止了活动, 意识全然一片空白。当将自行车停在院子 里,将锁锁上,抖索着打开房门时,我才 逐渐恢复知觉,知道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知道马上要做些什么了。我打开门,迅速 钻进温暖的留有饭的香味的自己的家里, 一颗心才真正放下来。我喝了一杯开水, 仔细地考虑了一下晚上该做些什么可口的 饭菜,儿子马上就要回来,一天的中心活 动也就该开始出场了。儿子的饭菜是我最 关心的事情,如果没有招呼好儿子的饮食 ,则这一天的光景就十分难过,不知上辈 是怎么将我们带大的,到了我们这一辈, 带大小孩,就几乎是一桩十分难以胜任的 工作,要么为小孩的不肯吃饭夫妻俩可以 吵得翻天覆地,要么就是为了长辈的溺爱 孙儿家庭陷入不休止的明争暗斗之中,其 实做小孩父母的我们其溺爱程度自并不较 做我们长辈的对孙儿的溺爱程度浅,只是 我们平时并不自觉罢了。我们只有一副眼 睛,那就是专寻别人短处而照顾不到自己 的眼睛,因此我们往往在最亲密的行为中 忽视了自己的行为和举止,而在需要评论 和仲裁的事件中做了无意中的独裁者。人 的冷漠、自私与高傲,几乎与冬天的情形 差不多,即使是儿女,在许多方面对父辈 的态度表现得并不比冬天之于人类的行为 逊色多少。冬天就是这么个只顾自己快意 而不顾他人酸寒的冷酷的角色。人在它的 面前剥除了几乎所有的伪装,而变得毫无 自卫能力,就像年老的长辈在有着健全体 魄与坚强意志的儿女的面前永远是一个受 伤害的角色一样。

  我做好了晚饭,熄灭了炉火,正等着 儿子的归来。窗外有几缕残阳晒在苍白的 墙上,呈现一片粉红的色调,风摇摆着光 秃秃的树枝,发出尖锐的响声,似乎要将 这些树连根拔去,冬天的残酷在冷峻的风 中真正得到体现。我漠然地看着窗外阴沉 的景色,心里没有任何思想,只知道这个 冬天更加冷,更加没有生气。我将厨房打 扫了一下,就走到卧房,卧房里摆满了书 ,一张旧式桌子摆在靠窗的位置,我从零 乱的书桌上抽出一本书随意地坐在床边看 ,天气十分冷,我看得并不认真,印象也 并不深刻,只记得仿佛有一个十分美好的 故事正在生成,是书中不需要土壤的那种 ,甚至于不需要季节,更毋需有什么阳光 和空气,它就在人的心里萌生,然后长成 ,这个故事我记得并不止我一个人喜欢, 好像有不少的花季少女都对它的结局表现 得如痴的疯狂和热爱,似乎这个故事正是 为她们那些年轻的女孩子们所准备的,因 为只有她们才会相信这样的故事可以成功 ,而且可以结出意料不到的欢乐果实,她 们的心中其实是为幸福所充溢着,是如此 的润湿,使她们的眼睛看不到现实中的情 景远比书中更无聊和乏味,因此积久形成 的她们的心目中,都有这么一个美好的希 望,希望书中的人们都异常幸福和快乐, 色调要明快,结局要欢乐,这里没有悲哀 的眼泪,幸福的眼泪也许可以,也只有在 可以使人心醉的场合才能出现她娇倩的容 颜。然而在我并不适宜,我已经不需要这 些用七宝楼台叠架起来的幻想了,虽然我 也是喜欢它的,因为谁都无法拒绝对一个 也许是两三个美妙的人物和一个充满幸福 的温柔的故事和一个美好的结局的憧憬, 即使明知道做不到。我们姑且将这个梦留 着给那些美妙的花季少女们,让她们暂时 陶醉,而得到心灵的放松。我看着书,看 着书中的结局一步一步地接近完成,心中 似乎也有些滋润的意味,因为毕竟我曾经 年轻过,我的身体内也一样流过年青的血 液,也同样做过少男少女们美好天真的梦 ,当时虽不如当今的繁华,但对于幸福的 愿望一样不比如今的少男少女们少,甚至 更加纯洁和充满健康的情趣。

  我于是从那未完成的结局中脱身开来 ,我又从零乱的书堆中找到一本书,那可 是一本较为古老的书,上面有着古怪斑斓 的花纹,我喜欢这种斑纹,因为只有这种 式样才能衬托出古代高贵的身份,而且书 中散发出的古色古香的氛围足以使书痴们 陶醉。我摊开书,书中的文字虽然不很分 明,就着残阳下的微光,还是看得出书中 斑驳的古韵,这个故事十分简朴,却更加 使人感动,这是一个古代哲人胸怀仁爱的 一段故事,我们且从古代斑驳的痕迹中将 它带回到现在。主角是戎夷,是发生在上 古的一个残酷的冬天。

  戎夷离开齐国到鲁国去。当时正是严 寒季节,大雪封山,原野一片茫茫的白色 闪耀,光秃秃的树枝上结满冰凌,倒挂在 空旷无人的广漠的长风中,雪团雪花搅作 一起,漫天飞舞,怒吼的风是如此的凄厉 ,使得原野上一片空白,除了偶尔见到有 一个两个黑点镶缀在漫长的雾朦朦的霰雪 飞舞的风雪之途外,其他则一无生动之物 ,见不到有任何活动的气息,真正孤绝萧 条的景象。鲁国守城的士兵看看西边的天 气,没有西下的残阳这是肯定的,而有没 有人再进来或出去也差不多是可以肯定的 了,城外的道路都为齐膝深的雪所覆盖, 城里的街道冷冷清清,不见有人活动。守 门人的鼻子差不多冻成一根冰棍,嘴巴里 呵出的热气刚一离开身体,就变成了冰冷 的雾气,两只鼓胀的脚似乎离冻成冰块相 差无几,于是靠着仅有的一点活力,他们 一个个一个劲地跺脚,噗噗的声音在空洞 的风中显得格外空洞和悠长。

  “喂,伍长,该下岗了吧?你看天都 快看不见了,不会再有人进城来了。我们 早点回去暖暖脚,不然这个脚看看是该报 废了。咳,这个鬼天气,实在是要人命呢 。”说话的是一位五十开外的老年士兵, 他的身体瑟索着,几乎难以再抗拒这场寒 冷而严酷的大雪。那个留着一把板刷胡子 的壮年伍长听到老年士兵的申请,再看看 天色,几乎是看不到到了什么时候,也许 该收工了,也许还可以站一个时辰的岗, 然而特殊的职业碰到特殊的天气情况,便 也只好实行权宜之计。于是,伍长手一挥 ,“收工!”然后两扇大门齐齐阖起,顿 时城里城外就变成了两个世界。一个世界 是留着给梦中的人的,那是城里人的世界 ,另一个世界是留着给那些滞留在原野上 奔波的游子的,等待着他们的是漫天的风 雪,寒冷彻骨的黑夜,以及命运的游戏与 残酷的死亡。

  当戎夷带着一位弟子赶到鲁国都城下 时,城门正刚刚阖上。戎夷甚至还能远远 地听到那沉重的关门之声。可惜差了一步 ,门阖上了,今天是永远地阖上了,再也 不可能将他打开。这一扇门也同时结束了 戎夷奔波的艰辛。师徒二人只好住宿在都 城下的郭门外,他们有一辆马车,他们就 安置在马车内。随身带的干粮也正好吃完 ,计划到城里去赶上吃一顿饱饭,可是为 一桩小事耽搁了一下,便得到了关在城门 之外的惩罚,望关门兮千里,他们只好对 着黑漆漆的大门垂下他们高傲的头颅。长 时间辛勤的奔波,戎夷非常累,连那个年 轻的弟子也刚一趁势躺下来就迅速进入了 寒冷的梦乡,戎夷忍着饥渴,也不得不歪 斜地躺倒在马车的座位上。戎夷穿着一件 粗棉大袄,在零下近二十度的北国夜间这 件棉衣显得委实太单薄,戎夷冻得睡不成 觉,加上体内极需要养料,使得他反侧难 眠,同时酸风钻入他身体每一个可以乘虚 而入的空隙,使得他身体禁不住一阵阵地 打颤。年轻的弟子不一会也冻醒了过来, 他也抵挡不住严寒与饥饿的袭击,过早地 结束了甜美的梦乡。天渐渐地进入夜的深 处,无端的冬风不停地从车篷的缝隙刮进 来,寒意刺骨,使得衣裳单薄的戎夷师徒 二人颤抖着缩做一团,互相拥紧着以利取 暖,但寒冷的北方冬夜的大雪覆盖了所有 幸存的梦想,两人渐渐地冻得麻木,脚已 顶住车箱的底部,不知怎样挪动了,似乎 与车箱底部连在了一起,手套在各自的袖 筒里,却也感觉不到什么暖气,整个的身 体已不再抖战,只剩下两个鼻孔丝丝地冒 出一些残存的热气,其他地方有如木强的 雕塑,已不再是生人的模样。

  戎夷眼看着如果就这样下去,两人均 难免幸存,惟一的办法是牺牲一人以保存 另一人的生存,然而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弟子正当青春之年,尚未多尝人生的滋 味,如此瞑目而逝,似乎于人生的经历缺 憾太多,未免不近人道。然则另一个选择 即是自己去死,成全弟子的幸存。戎夷委 实于此太难割舍,倒并非太珍爱自己的生 命,而因为他是一位有救世济民抱负的大 仁者,他与辞诸侯不为而耕诸野的伯成子 高、股肱周室辅翼成王而致太平的周公旦 齐名,而地位远不及伯成子高、周公旦, 所以致其名而与伯成子高、周公旦齐者只 是一个仁字。仁者爱人,爱人者,爱天下 苍生也,戎夷的抱负是爱护苍生,致天下 于太平,戎夷又是一位有仁爱之心,且具 有非凡才干的国士,因此他的生命是十分 宝贵的,不容轻易的浪费,然而处此境地 ,只有生或死可供选择, TO BE OR NOT TO BE, 生存或者毁灭,莎士比亚的名言正好合适 这个场合,怎么办?戎夷想到自己一生的 计划、抱负即将付之东流,心情之委曲难 于决断足可在一刹那间的念头中得到千百 次的翻腾倒转,酒入愁肠,化作英雄泪, 可惜这里没有酒,如果有酒,岂不会令戎 夷要大大地把酒仰天长叹一番呢?

  戎夷犹豫着对弟子说:“你将你的衣 服给我,我就可以活下来;我将我的衣服 给你,你就可以活下来。我是国家杰出的 栋梁之才,国家和老百姓需要我做很多事 ,如果我一旦死去,国家和老百姓就会受 到很大的损失,我为天下苍生计,我应该 珍惜我的生命,所以我绝不能死。对于国 家和天下来说,你是一个无足重轻的人, 是一个不肖的人,不必珍惜自己的生命, 你应该把你的衣服脱下来给我,让我活下 来,以便为天下国家做更多的有益的事情 。”弟子在生死关头,却也感到生命的可 贵,他并没有为老师和长辈牺牲的习惯和 义务,也并未为俗世的道德所束缚而摇动 ,即使是师傅在前,但该将自己的生命交 出去的当头,也并没有从容和慷慨的大度 ,他说:“既然我是一个无足重轻和不肖 的人,我又怎能使自己变得高尚起来,将 衣服脱下来送给国家杰出的栋梁之士呢? ”这话倒确实实在,没有废话,因为从道 德的角度来说,一个品质本来不怎么好的 人,要想使他变好,绝非易事,要想在生 死关头让那些自私到顶的人自动地放弃生 命,自然是办不到的。与狐谋皮,再和善 的狐狸也不会答应,因为事关切身,断非 空言所能济。戎夷虽然是仁者,他的不死 是为了将来大多数的人的幸福与安宁,然 而即使目的如此地高尚,在这样的场合, 这样的地点,这样的情境下,作出戎夷这 样的打算,不管怎样说,也不能不说是作 为私德上的一种不可饶恕却又在情理当中 的缺憾(即后人所说的“不义)。戎夷在 势不能两全的情况下,也只好长叹一声, 说:“唉,我所要实行的‘致天下太平的 仁道’大概是不能成功的了!”说完,脱 下自己的衣服给了弟子,自己只剩下一件 单衣,在零下二十余度的风雪之夜,戎夷 就如此从容地逝去了。弟子因此活了下来 。

  这是一个十分悲壮的故事,我当时看 了觉得十分的感动,甚至因此而差点痛哭 流涕,这回又看到了它的从容就义,内心 的悲壮之感填然充塞,而充实于天地之间 ,有如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沛然塞于苍 穹。后世的评论家对此作出如此的判断道 :“要是说戎夷一定能使国富民强,这也 许在‘是’与‘不是’之间,今人不能预 料;至于他的那种欲利益他人的思想所能 达到的程度却是再也不能增加的了,他已 经达到仁爱思想的最深程度了,所以最终 能够以自己的必死来表现出他的仁义之心 。”这个故事衬之以冬天残酷的气候,使 人于百无聊赖之中,感到有些所谓高尚的 情感产生,这种产生是潜伏于心底的悸动 ,虽然本色甚为鲜明,然而处在如今鱼龙 混杂的世界,很少有是非的时代,却是一 个较为艰难的判断。而就故事本身分析, 戎夷的“不义”之义,却也使人性的合理 性需要得到一个公正的对待得到了证明, 因为全然的伟大与全然的牺牲似乎在人的 身上不可能全然地得到体现,有所谓绝对 的献身与绝对的忠诚等事么?似乎是很少 有的。古代的杨朱有“拔一毛而利天下, 不为也”这类的名句,虽然在天平的另一 端,有牺牲了自己整个的生命而不可惜的 仁人义士,但在去就之间,在取舍之间, 毫无疑义应该有相当的“不义”存在。只 有这样才符合人性的真实。这个故事,可 以对当今的文学与戏剧有些教义上的意义 。戎夷的“不义”即起初对他的弟子所作 的选择所构成的自己道德的缺憾并无损于 后来他的义的伟大与作为仁人的温情。

  《吕氏春秋·长利》开头说:“天下 真正有才能的人士,考虑天下长远的利益 ,作出措施时,却执意从自身的利益来考 虑和对待,像这样(难免有在道德与手段 上不合理义的地方),即使将来能取得当 前的双倍利益,如果当前的措置对后代( 主要是道德上)有不便和违碍之处,那么 ,最好也是不要实行;即使安全利益得到 长久的保障,却存心以照顾自己的子孙, 那么最好也是不要去做。”这话是十分迂 的,它讲的是人要存公心,同时要遵守人 类的道德,即人道主义的精神,不要做有 损于仁爱的行为和事情,像戎夷那样,虽 然(假如)能勉强使自己的弟子脱下衣服 给自己穿,使自己保全生命,以便能尽自 己的才华替天下苍生谋长远的福利,但这 样做有亏于道德,有亏于仁爱之心,如果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即使戎夷将来真的替 天下谋得了天下苍生的福利,然而于狭隘 的《吕氏春秋》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来说, 也是不可取的。照现在的观点看来,戎夷 起初虽然有亏于仁爱之心,虽然存有不义 之心,然而从天下的大利来说,倘若果真 能够利益天下众生,使国富民强,则牺牲 一弟子之生命绝不能称作不道德。然而历 史不相信假设,也不容许假设,但如果真 的勉强假设一下,或者换一个弟子,换一 个能替老师牺牲的弟子,则天下情形又当 如何呢?也许真的就使鲁国或者齐国富强 起来,也许奠定了长治久安的局面之后, 天下的形势,各国各派力量的对比呈现一 个大转变,形成一个大局面,也许秦始皇 因此不能越崤函一步,也许七国乃至更多 的国家相安无事,或者相反由齐国灭了秦 国,完成了统一的大业,而遏止了秦始皇 的焚书坑儒之举以及使之极端专制残忍的 制度不能得到实现,这难道不是中国人的 绝大利益吗?如果拘拘于私德的完满,则 所失者大,所存者反小,并不能有所利益 于后世。

  于是我想,道德固然是不可磨灭的, 固然是需要各人加以修养并且磨砺的,然 而在利益的比较上有较大的利益存在而不 能不在“义”与“不义”之间作一抉择, 天平的砝码应该放在哪一头呢?是取“不 义”而求得绝大的利益,还是取“义”而 求得私德的完满充实而弃置大利于不顾? 当然如果能两全其美,自然是最佳的途径 ,然则只能择其一,该怎样做呢?从历来 中国的道德情形看,有如《吕氏春秋》上 所讲,是宁可舍弃利益而必须道德完满和 充实的,即使事实上此一私德的崇高于事 并无补益。中国古代的官场上避“利”到 了恨不得有个地洞钻进去才安全的地步( 这个避利只是避公家之大利,而非避私家 之小利),这起因大约不得不追寻到上古 此类私德的过份注意,于是使得后世拘拘 于求“义”,而不求“利”。许多人读了 一辈子书,读不懂《易经·乾·文言》的 一句话:“利者,义之和也。”古人羞于 言利,却对“义之和也”的“利”毫无招 架能力,原来他们所求的“义”只是私德 上的小仁小义,追求的则是与“义”相反 的肥一己之私的小利,考虑的是成一己虚 名的小义,避的则是天下之大利,舍弃的 则是后世子孙的大义,因此天下弄到他们 手中成了国将不国、每况愈下、民不聊生 的残破的荒土,等到西方列强打进来,已 只是只需他人轻轻一碰之下即砉然委地的 虚枵之匏瓜了。孔子曾经感叹自己的不得 志,说:“我难道是一只(系而不食的) 匏瓜吗?我难道是一只(系而不食的)匏 瓜吗?”到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真正变 成了一只腐败的匏瓜,便不止是系而不食 ,而是变成踏在他人脚下的一件无用的破 烂之物了。于是中国人一变而为烟鬼,为 猪崽。

  戎夷在计不能两全时,作出利益他人 的行为,其行为值得称赞,仁心也值得称 赞,但价值似乎只是留给后人一个榜样, 一个道德上的“义”的榜样,而真正信奉 这种道德观的恐怕在历史上难见其人,则 戎夷的影响之微绝非作《吕氏春秋》者所 能料及。此中之幸与不幸,远非一言可尽 。对此寒窗,残阳已逝,我的心地是非常 寂寞的,倒并不因为这个冬天的寒冷超出 任何一年,也并不因为戎夷以一死保存其 弟子不值钱的一生,而是俯观大地,一色 的灰暗与缺乏颜色,世界变得如此孤寂与 沉闷,在人的心地上产生绝望的影响,也 远非戎夷所能知的了。

  “吱呀”一声,门开了,是妻子带着 儿子回来了,我的苦闷的梦想终于有了一 个结束。我赶紧丢下书,快步走进餐厅兼 客厅的窄小的空间,带儿子洗手,盛上饭 菜,开起饭来。儿子并不爱吃我烧的饭菜 ,辣椒和肥肉的味道当然是不入儿子的娇 嫩的嘴巴的,儿子便和他妈妈一道只吃那 些平和的食物,当然也是满桌满盘的了, 绝对可以供应他们的营养而有余。我则光 顾着吃辣椒,头上冒出阵阵热气,倒也给 这个冬天增加了一些温暖的风景。于是房 间里也渐渐地热闹起来,儿子吃过饭之后 ,又玩起翻筋斗的游戏来,似乎要把整个 冬天的寒气赶走似的,我和妻子站在床边 ,看着儿子翻筋斗,生怕他掉了下来,因 此胆战心惊地直到儿子玩得意兴阑珊,准 备睡觉为止,方始放下一颗心,悄悄地长 舒了一口气。

  除了照看儿子,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在如此寒冷和灰暗的冬天,我们便只能如 此匆匆地度过那缺乏温暖的时光,虽然是 如此的无聊和浪费。是谁扼杀了这个产生 春天的冬天的最后一点温情?我经常悄悄 地私下自问。

(1997.12.25)

[ 主 页| 作者索引 ]
橄榄树文学社发行。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 Copyright by Olive Tree Literature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web site is maintained by webmaster@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