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香村言】
橄榄树文学月刊◎ 一九九八年九月期
栏目编辑:祥子

·京不特·

《橄榄树文选》 编者的话

  在八十年代初的上海报纸上读到一 篇文章说,在中国的当代文学中没有真正 出现过真正不朽的作品,中国的作家们有 必要为提高自己的写作素质而努力。那时 我正初中毕业,想了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文学史,觉得这文章说得也对。

  后来长大了,渐渐懂得了文化专制 这个概念。重新想到这个问题,就难免要 进入到另一个问题中:“如果中国的作家 很有‘素质’,那么在中国当代这样的文坛 上会出现‘真正不朽的作品’么?”我能想 到的回答是否定的。中国文坛是一个由党 和政府领导的文坛,这个文坛对于之中的 活动者的要求是“放弃自我,为党为人民 为祖国而创作。”如果一个写作者坚持使 用他自己的大脑、自己的判断而拒绝接受 外来的(党的)意志来决定他的写作内容, 那么他的作品基本上是不可能进入这个新 中国文坛的。这个文坛不允许有着独立思 想而不被这个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的作品在 之上出现。而这种在指导思想上的独立性 是优秀文学作品所不能缺少的。这样我能 够想到的是,在中国文坛没有出现“真正 不朽的作品”的原因正是在于这个文坛本 身。

  在今天,当我再次听见人们说“不 朽的作品”这个词的时候,我是这样理解 的,所谓“不朽的作品”也就是经历了各种 不同的时代之后仍然被人们视作是优秀作 品的作品。作为写作者,他是无法决定他 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能够成为“不朽的”,因 为作品将作为一种独立于作者的存在去经 历各种时代。而一部作品成为“不朽作品” 的必要条件是作品的作者对于写作的真诚, 这个却是写作者以其主观意志所能够达到 的。

  那么,在中国有没有诚实的、独立 的文学写作者呢?在中国有没有“很有素 质的”写作者呢?在没有一个能让这样的 写作者的作品出现的场所的时候,你是不 可能得到关于这个问题的确实答案的。

  在八十年代的后期,我接触了中国 的许多“地下”或者“民间”的文学交流群, 读到不少诚实的,乃至优秀的作品。这为 我提供了“在中国确实存在着真正的诚实 的和优秀的文学”的证据。诚实的文学存 在于主流之外的文化土壤之中,因为在那 样的土壤中,作为极权在中国文化界的化 身的文字审查是不起作用的。后来,到了 九十年代,我又有机会上网读到国际网络 中的中文文学,我立刻能够感觉到,这是 又一个能够使中国的写作者在自己的意志 的引导下表达自己的自由空间。为此,我 感到特别兴奋。

  《橄榄树》杂志最初是作为诗歌杂 志在电脑网络上出现的。那时我还没有上 网。而在我和《橄榄树》认识的时候,它已 经是一份综合性的文学杂志了。

  我这次为《橄榄树》编“非诗歌体的 文学”或者说“散文选”(这里“散文”是 一个广义的概念),供选择的范围是从《橄 榄树》的创刊号到一九九八年的六月号。 编选的方针是:在文体上要求被选的作品 是非诗歌体裁,同时新闻体报导体也不在 可选的范围之内;在风格上限制是宽松的, 虽然我自己的审美观使得我对文学作品的 认可面相当窄,在编选的过程之中我努力 使得自己立足于各种“其它读者”的立场 来重新阅读作品们;在文学作品的倾向上, 一个基本要求是一直存在着的--作品必 须是代表作者的自我的,也就是说,写作 者在创作时的思想状态必须是自由的而不 是为这种或者那种意识形态所操纵。

  作为网上的不受各种文字审查压制 的文学刊物,加上《橄榄树》杂志编辑们对 于来稿中所体现出的各种社会思潮所持的 客观态度,《橄榄树》成为了独立文学创造 者们的一个理想的发表场所。我为自己是 一个这样的杂志中的工作者而感到骄傲。 同时,谈到具体工作,比如说,我负责编选 的这部选集,我在工作之中的感觉是自由 和真实。因为在我的工作之中,不会有人 以特别的权力来要求我“必须把某种意识 形态、某种政治需要、某种民族精神或者 某种国家利益放在作为自身存在的文学艺 术之上”。当然,我自己为一个这样的由我 主编的选集(乃至所有我主编的任何文学、 哲学集子)给出了一个选择上的准绳--我 所选的作品必须不是以反人性或者反人道 主义的煽情为目的的。

  同时,在进行编选的同时,我想强 调一点:这个选集不是由一个所谓的“文 学作品大赛”评选所得出的结果。在我看 来,所谓的“文学作品大赛”之类本身是一 个荒谬的人文活动;既然人们所能给出所 谓的审美标准是一个相对的“标准”,那 么在审美的领域里定出一个“最佳”来,这 样的活动就是一种对人的操纵、一种洗脑。 而退一步说,这个“最佳”是相对的,那也 应当给出相应的“相对标准”,如果一个编 者不知道这相对标准是什么,那么这样的 评选只能是一种自欺欺人,或者是为一些 荣誉饥渴者而进行的心理安慰活动罢。在 这里我认为,无论是一本书的作者还是一 本书的编者,都有责任对这本书持一种诚 实的态度。

  谈及作品,我在两方面给出一种能 不能使得我认可这作品的标准。在技巧上, 我们可以谈论成功的表达和不成功的表达-- 打算表达“绿色”的人把心中说想象的绿 色在文字上表达成了一种让他的读者单一 地理解为黑色,那么,这是一种表达上的 不成功,--我把这种作家称为“在文字表 达能力或者文字技巧上失败”的作家。在 作品的指导思想上,我们可以谈论诚实性: 如果一个人相信“鸦片是毒品”而在他的 写作之中表达“他不相信鸦片是毒品”那 么,这样的作品则是一种不诚实的作品。 技巧不成功的作家可以继续在写作上努力 而成为一个成功的作家;而对于一个不诚 实作家来说,文学上的实践和努力不会改 变一些什么,因为问题不是出在他的文字 技能上,而是在于他对文学的态度。我可 以认可一个相信“鸦片不是毒品”的人对 于“他如何如何相信鸦片不是毒品”的文 学表达,尽管他的表达和我的信念不一致, 因为这种文学表达是诚实的。但是我不能 认可一种不诚实的文学表达。我个人对于 那种持着“虽然我知道某某是恶的,但是 出于这种或者那种需要,我不得不以我的 作品去让人相信某某是善的”这样态度的 人的作品是不认可的,就是说他们不是我 所理解的作家或者艺术家。文学写作和“ 以文学形式和技巧来宣传或者作广告”是 两种完全不同的实践活动。

  文学是一种人生实践。对于一些把 文学理解为谋生职业的人们,或者对于一 些因为自己的写作得不到读者赞同而认为 世界不公正的人们,我不想在这里作出太 多批评,我想说的只是,我认为一个诚实 的作家在他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所选择的 是通过文学方式来表达他想表达的东西, 而不是因为他选择了一个“文学职业”或 者选择了未来的读者的赞同。

  一个能够让读者们赞美的诚实作家 是幸运的,这赞美也是令人愉快的,正如 一个人因为爱上一个女孩而从这个女孩的 父亲的那里得到一辆汽车作为生日礼物-- 但是这个人的目的是“爱他所爱的女孩”, 而不是“从这个女孩的父亲那里得到一辆 汽车”,虽然这汽车很使得那个人愉快。读 者们的赞美不是一个诚实作家从事写作的 目的。而“为成为文学大师而写作”这句话, 在我听起来是幼稚的,因为在我人生的幼 稚时期,在我还不知道文学创作是什么的 时候,在我还不能用自己的头脑来判断事 物的时候,我曾经这样想过,那时我在上 海读中学。这是幼稚者的想法。幼稚不是 问题,而可悲的是如果人一生都不能用自 己的头脑来判断,可笑的是如果人幼稚到 成年老年。

  在这本选集之中的有许多作者是纯 粹的网络作家,也有许多是纯粹在中国的 亚文化界发表作品的作家,或许这本选集 的命运会和这些作家们的命运一样--纯 粹在网上出版,纯粹亚文化地传播,虽然 我不能在这里为“不朽的作品”作出预言, 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随着网络文学的 发展,随着许多在中国以亚文化形式存在 的文化环境的逐步公开化,人们终究可以 看见,在我们这个时代毕竟存在着许多由 中国的(或者来自中国的)诚实作家所创 作的中文作品,中国毕竟有着它自己的出 色的作家。



[ 主 页| 作者索引 ]
橄榄树文学社发行。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 Copyright by Olive Tree Literature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web site is maintained by webmaster@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