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   欖   樹
OliveTree
文學月刊﹒1995年創刊
1995年增刊第1期(增刊總第1期)﹒1995年出版


------------------------------------
                
                ◇附錄一:評論文集◇
                
                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孩                瓶 兒
                寫詩的夢冉                    祥 子
                行到秋歌
                --評夢冉作品中的“黑色主題”          秋之客
                傷心五重奏
                --評《離別隨感》                圖 雅
                謝謝你,夢冉                   新 濤
                論夢冉                      詩 陽
                
                ◇附錄二◇
                
                夢冉小檔案
                編後記                      秋之客

====================================

====================================
        附 錄 一: 評 論 文 集              
------------------------------------

             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孩

              ﹒瓶 兒﹒

  那一天我收到了一個GIF文件。拆開一看,一張黑白照片。一個清麗脫俗
的女孩飄然而出,象童話裡的白雪公主。

  這個女孩就是夢冉。原來她小的時候她媽媽就喚她“白雪公主”了。

  她的世界就是童話的。她說一些別人似懂非懂的話。象天堂來的一股輕風,
又似喜多郎般空靈的樂曲。

  “讓我跟隨你/將地獄變成天堂/青青眼眸 靜若千年/是我剎那間的蘇醒
/捧心在你的夢裡……”她在《天堂鳥》一詩中寫道。

  雖是這麼年輕,卻想得很多,連她自己有時都茫然:

  “……是什麼詩呢?我想了很久也想不起來了,是忘卻了?還是遺落了?我
不知道。”(《夢冉自序》)

  這一個女孩,讀了太多的書,所以想事和講話都和別人不一樣。她在“秀麗
空靈的山水”杭州長大,後來把鄉愁帶去了南邊的星島,與海風沙鷗為伴。

  走了那麼遠的路,離開了那麼久的時光,對家鄉的一點一滴仍記得那麼清晰
。信筆寫來,情真意切。“故鄉已是夢境一般迷離,卻總攜在心裡,舖開是路,
夜來做枕。”(《故鄉》)從對往事的回憶中,我們可見到一個乖巧可愛的小夢
冉:“我記得螺螄是放在方桌上一家子吃,還得蹬蹬蹬跑去找一根大針孝敬老
爸。”

  有人說她不食人間煙火,她很感慨。她坦白她曾試圖改進這件“很不該的事
”,但卻感到疲憊,“感覺是穿上了紅菱艷,兩只魔鞋不停地帶著似真似幻的我
奔舞在時空的長廊。”也許她沒有必要去改造自己,因為很多人就是欣賞她這種
超凡脫俗的氣質。

  我在中文網上認識夢冉,有一年了。讀她的文字,以為是林黛玉再世。夢冉
的細膩和多愁善感極象黛玉。而有一點我偏愛夢冉。黛玉過於含蓄,而夢冉卻更
爽快些,“罵”人也是直截了當不拐彎的。且看:

  “中國要昌盛,血性二字掂量著真的很重,這樣的漢子未免太少,況且稍不
留意,也許給人賣了還在為人數鈔票呢!”(《春秋大夢》)“罵”的痛快!

  夢冉的文章雖然多感傷,但有時在感傷的同時也有幽默的色彩,如《我曾經
想寫一個故事》的結尾:“……我突然想到這種重逢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那天
我在海邊走了一個小時,未遇見第二個人。”這使我想起卓別林的電影,邊笑邊
流眼淚。

  有人曾批評過夢冉的詩作。夢冉也謙稱自己的作品只是“隨意唱的兒歌”,
“是上不得經卷的”(《螃蟹》)但這正是這種“隨意”說明夢冉的不拘一格,
就象我喜歡的三毛一樣。如果要照著傳統的做文章的規矩,夢冉和三毛的文章很
可以挑出些語法毛病、甚至所謂的用詞不當。然而正是她們不拘泥於傳統、隨心
所欲的譴詞造句賦予了字裡行間以新意,讀來才不枯燥。

  可見夢冉是任性的。頗有你走你的路、我唱我的歌的意思。大凡詩人們多多
少少都有這樣的個性,不然也就出不了好詩。夢冉首先就是這樣一個任性的詩人。

  我讀夢冉的詩,好似聽她的夢裡囈語。當一個人睡著了,沒有了外面的幹擾
,她的世界是最純淨的,這時她的所思所想她的感受是她內心世界的真實體現。
夢冉在把她的心掏給我們看呢。她是那樣的坦誠,絲毫沒有設防。然而在沒有人
能夠懂的時候,她又是那樣的失落和孤獨。“有人講我的雙手/沾滿心靈的鮮血
/我的痛苦卻無人能解/有誰懂?/我與世無爭”(《與世無爭》)。

  夢冉的詩文以清、純、柔、美見長。這主要體現在她以情為主的篇章中。情
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更是詩歌的主旋律,大多流傳下來的膾炙人口的詩篇都是和
情有關的。能夠寫出幾篇或幾句讓人過目難忘的情詩,也許是一個詩人夢寐以求
的吧。夢冉的與情有關的詩中可是不乏佳句。它們體現了詩人充分的想象力、創
造性和對生活的獨到的感受。譬如:

  “詩人的心微微地顫動/在清泉般的淚光裡緩緩跳動/令我狂喜的許願裡
  我看見那顆心裡/清晨欲墜的星辰/薄霧初散清寂的廣場/青石的噴泉邊/
那一個永遠的夏日美人”(《四季如夏而滴雨成秋》)

  “……而我偶然自悲哀的寂靜裡抬起頭來/唱了多年,回音消散/只有你含
淚的眼/望著我剎那間含淚的眼”(《隨著春天明媚的水波》)

  “過街的霓虹燈/將要息了/我的夢依然徘徊/在你門外的街上/無眠無有
休止地燃燒/燃盡微顫的煙頭/任灰燼飄飄洒洒/落在青石板上的星光裡/所有
與你無關的記憶/兒時的遐想 年青的痛苦/牽夜的精靈狂歡/在你門外的街上”
(《獨自一個醉夢在午夜淒迷》)

  這一句句如此地觸及人心,使你激動和傷感不已。尤其最後一首,短短的
“與你無關”幾個字把一段無奈的愛描述的既含蓄又淋漓盡致。

  夢冉的才思和文採有目共睹,我就不再絮叨。相信通過夢冉的文字,你會發
現一個山外青山。

  在這個中文網上,夢冉作為最高產的女詩人擁有眾多的讀者。今天夢冉的一
些詩友們有心編輯了這本夢冉作品集,算是為大家做了一樁善事。

  希望將來夢冉能夠奉獻更多更好的作品。也希望夢冉擁有越來越多的讀者。
讓我在這裡為夢冉祝願,願她和她的文章永遠清新美麗!

                
               --------


             寫 詩 的 夢 冉

               ﹒祥 子﹒


                 一

  “他在燈火闌珊的鋼琴旁,人已散盡。心愛的音樂獨自沉浸,如怨似泣。他
浴在藍色的光裡,不在乎是幾個,幾萬個,幾千萬個觀眾。傑出的他,心中是什
麼?音樂?而音樂只不過在他的指間獨自沉浸,所有的一切在藍色的光裡,再沒
有什麼,幻化為寂寞音樂。起伏飛揚,又何懼散場。”
                《爵士怨曲》

  我也愛爵士,但沒聽過阿倫(也許聽過沒有印象了)。理解這段可以理解許
多作為詩人的夢冉。在很大程度上,音樂和詩是同類的藝術。

  外面一層意思是,你做因為你愛做想做--不一定要做卻非做不行--可以
說是命(“紅菱艷是一只魔鞋,穿上她的人注定起舞到力盡而死。”夢冉《爵士
怨曲》),但這只是沒有解釋的解釋。具體做什麼沒關系,重要的是有欲望。食
人間煙火,不食人間煙火,作詩為吃飯,吃飯為作詩……翻來復去,只是一問:
想得很嗎?許多事情,不得不做,有幾回是自己的欲望?有欲又有得做,再有什
麼?

  涉及到具體做法的是當中的問答。“心中是什麼?”不是音樂,是暗淡而又
淨徹的藍光(“所有的一切在藍色的光裡,再沒有什麼”)。音樂是從那“光”
裡幻化出來的,是自己流出來的(“在他的指間獨自沉浸”)。

  想象,你在酒巴裡(或者咖啡廳裡,或者在一塊空地上,在地下室裡……)
玩爵士,你有個東西堵在心裡要出來,你開始吹奏(或拉、或彈、或唱)--因
為你只曉得這樣去發泄(所以有欲)。你沒有固定的樂譜。你也許有一段曲子翻
來復去玩過無數遍,你大致曉得它前後中間“講”些什麼。但許多時候,你只有
個旋律。你試著變化它,一遍兩遍,七八十遍。你有時失去它,你到處尋找,你
試驗新的樂句,新的和弦,它又回來了。但還不夠勁。你試著不同的亮度、速度
……直到徹底宣泄了(或者精疲力盡了--這都是一回事)。從第一個音符到最
後的音節,只有流動的心情,音樂是自己跟出來的。

  許多夢冉的詩就是這樣“流”出來的--即情生景,意在筆先--就和爵士
樂一樣。只有“想寫”,連“詩”都沒有。不少夢冉的“散文”,都是詩。詞句
從心裡流出來,有著自己的形式。

  開始總是個“想寫”--寂寞,童年,家,友,愛……,“想寫”,“想解
決”--詩,便開了頭。一個超現實的意象,

    “很想牽你的手
     踏過布滿大麗花和金龜子的天空”
                《沒有理由》

一個畫面,

    “想著那一個山坡
     掛滿舊日燈籠”
                《春》

一個情緒,

    “說什麼也有點不耐煩”
                《殘冬》

都是心情的自然流露。你也許還不知道她要“講”什麼,她也許還不清楚她要
“講”什麼,但你感得到她感到的。

  有時候一開始,那一句“主旋律”就出來了。

    “黃昏的時候有小雨飄來,很緩慢”
                《四季如夏而滴雨成秋》

還有什麼可說?也許--

    鋼琴的流水一般的旋律/慢慢地歇在……
    緩緩地飛去而現在也是夢/月夜的海棠……
    ……眼光開始纏綿/纏綿地如同梅子雨
    ……心微微地顫動/……淚光裡緩緩跳動

反復的變式,層層渲染,都是“黃昏的時候有小雨飄來,很緩慢”的心境。同
一個體,只是光從不同的角度打上去。那天,夢冉可以寫很多的詩。

  有時,尋到最後,才遇到最貼心的那一句。

    “說什麼也有點不耐煩
     風還是那樣吹 只是更涼
     雲 還是那樣飄 只是更遠

     腳步還是重復著那條路
     ……

     ……
     握不住的雪水漾過僵紅的手指
     是串在一起的時空

     靈魂早已錯位 拼湊在畢加索的窗口
     ……

     ……
     頑強二字 是我苟延時日的喘息
     ……

     呀 夢闌
     你星點般的衣衫還擱在箱底嗎?”
                 《殘冬》

起筆時並不知哪裡是結尾。“風還是那樣吹……重復著那條路”是一首詩,但還
沒有講到。“握不住的雪水……畢加索的窗口”,變換了旋律和音色,也還沒講
到。“頑強二字 是我苟延時日的喘息”,硬硬的,淚堵在心裡,還流不出來,
還沒有解決。最後的一問,才是掩卷落淚之時。

  這種作法,用夢冉自己的話說,就是:

  “簡直可以說詩歌是下意識的,在靈魂的邊緣,心靈的囈語,在現實間不停
地奔走或閑庭信步。偶而情感是清泉自在湧來,技巧就是那只現成的桶。偶而情
感卻是在冰封的海面下,蔚為暗流,泫然欲泣,技巧就是破冰取魚的生趣。”
                 《寫詩與會意》


                二

  在詩裡,夢冉是最自由的,也最有個性。夢冉的散文多是“讓我告訴你……
”,她的詩則多是“我在……”。“讓我告訴你”的前提是“我”和“你”要用
一本字典,尊重一套語法。“告訴你”這個目的的本身就限定了“我”使用及創
造語言的自由度。“我在”的目標則是把“我”看到、聽到、觸到、感到的……
盡可能真實準確地表現出來。語言不僅是工具、手段、媒體,更是創作的材料,
是雕塑家的青銅,畫家的顏料。

  在詩裡,一個字(詞),除去含義,她的音響、節奏,她在文化歷史中染就
的色彩、質感和力度,她們在詩裡相互間的距離、調和和對比……如此等等語言
的具體本身就有詩的藝術價值。這就是為什麼,我相信最基本的詩的個性是語言
的個性。這就是為什麼,我相信沒有新的語言,新詩再寫下去也無法從舊詩裡徹
底地解放出來。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夢冉是近來最重要的新詩人之一,因為夢
冉有她自己獨特的語言。

  當心筆之間無礙無阻,只有自己的語言擁有聲音。

    “巴黎是我的夢久久遠遠穿過青色的雨衣
     巴黎有我兒時的玩伴揮畫筆斜臥在楓葉車頂
     巴黎有風帽爵士樂舞在輕輕春風斑駁牆面古老街道
     巴黎有我的酒光花香掠影靜靜哀愁在都市尖頂教堂余輝
     巴黎是我浪跡天涯魂隨流水的最後選擇李彤是威尼斯我是巴黎
     ……”
                 《夢巴黎》

這不是構思、造句、修辭,而是解放。聽、看、觸,用心去感受心,然後努力全
真地錄下來。只寫在寫的那一刻心裡有的。任何上意識的語法修辭的考慮在這裡
只能是一種壓抑。“記得每一首詩我都寫得很快,也不再修改,但有些詩我是極
其珍愛,就象我一躍而撲到的蝴蝶,握在掌心裡感覺到它的撲騰,一如我自己的
心。”(夢冉《自序》)

  說詩要守語法就是說畫要象東西。“巴黎是我的夢久久遠遠穿過青色的雨衣
……”是什麼意思?顏真卿的《祭侄稿》帖是什麼意思?梵高的星空又是什麼意
思?“巴黎是我的夢久久遠遠穿過青色的雨衣……”是巴黎在寫詩那一刻的“我
在”中的體積、聲音、感覺、色彩、情緒。你可以說,她是細雨的巴黎在下午三
點人行道上飄零的“La vie en rose”歌聲裡……但最確切地說
,“巴黎是我的夢久久遠遠穿過青色的雨衣……”是--“巴黎是我的夢久久遠
遠穿過青色的雨衣……”,就象初夏是

    “紙船擱淺在綠藻的回憶”
                 《初夏》

寂寞是

    “在帝國大廈雨污的街旁
     挾著黑色英文 就著咖啡
     慢慢地彈奏寂寞”
                 《寂寞》

春是

    “笑容微微地漾起水波
     沖擊井水的清涼”
                 《春》

都是“我在”--盡管她不一定是你。夢冉的世界不是我的世界,但我看得見她
的世界,從她“讓我告訴你……”的散文裡,但更多地從她“我在……”的詩裡
。所有你需要的只是一顆開放的心。

  做真誠的詩人,堅持寫“我”知道的、“我”看到、“我”感到的,堅持寫
“我在……”,寫“我”,從來需要勇氣--“最好的寫作無例外地總是從搖籃
般溫暖安全的內心裡擰出來的最痛苦的私人體驗。”(Jack Keroua
c《即興散文基礎》)--我們的詩人的心是敞開的,“你可以讀懂我/任何時
候用你的好奇”(夢冉《一千零一夜》),沒有面具,沒有盾牌,也沒有搖籃的
保護。但詩,除去“真”,還有其他更好的作法指南嗎?“個個筆下無”是因為
並不是“人人心中有”。相信自己感覺的實在,忠實於“心靈的囈語”,拒絕修
飾做作,讀者就不可能不被你個性的光芒打動。


                三

  在我的眼裡,夢冉的詩,最具靈性的美,在營造場景。古今中外,詩風的變
化再多,視覺形象一直都是詩語的主體。在夢冉的詩裡,一個畫面,一個鏡頭、
一個具像可以是感覺的沉澱,

    “風鈴是不甘寂寞的花朵
     霧一樣的遠山裡飄過”
                《遙遠的童年》

可以是理念的符號,

    “我只是走過那條紅紅綠綠奇形怪狀的街
     我只是含淚吞下所有現代的昆虫”
                《我只是……》

但更多的時候,它們是場景。

      “我酷愛的色彩線條
     伴我成長的心情
     我與世無爭”
                《與世無爭》

夢冉,有一雙畫家的眼睛。

  用畫家的眼睛去看“我在……”,色彩和照明便很突出。《遙遠的童年》裡
悅目的原色,

    “散落的秋葉和幾只蘋果並不知道
     遙遠的綠色小河邊那幾只小白鵝的思念”

《舊夏》少女的嬌柔的粉色,

    “靜靜時光容納青春無可指責
       粉紅指甲劃過淺翠嫩黃”

《寂寞》的“無色”,

    “在帝國大廈雨污的街旁
     挾著黑色英文 就著咖啡
     ……

     ……
     在洗白了的畫布 怔怔的虛弱
     寂寞是黑夜的心 掩過月色”

《雨亭》外濕潤的水墨,

    “霧色濃墨
     畫著檐前風鈴”

《獨自一個醉夢在午夜淒迷》的漸深的黑暗,

    “過街的霓虹燈
     將要熄了
     ……
     燃盡微顫的煙頭
     任灰燼飄飄洒洒
     落在青石板上的星光裡”

《老吉他》的雖然疲憊但並未放棄的微明,

    “清晨的街燈未倦亮過夜空
     揀了一筐微藍的歌聲沿途叫賣”

等等的,都是“所有的一切在藍色的光裡”,是心的投射。

  夢冉是讀古典文學長大的。她的場景,自然常有極鮮明的東方古典美。象
《櫻花》一詩可說是陶淵明隱士一派,

    “悄悄地再步去
     天國清冷的台階
     洒落滿地的心與香吻
     雨 青苔 陳年的竹籬

     翠鳥靈敏地轉翅 滴雨的絨飛去
     低回臨水漣漓”

而《沉香屑》中一句

    “秋涼只是如水 胭脂冰涼地紅”

則幾是《紅樓夢》裡撕下的寒心一頁。

  許多在新詩裡沉寂很久的字(詞),在夢冉的筆下重又新鮮。她幫助擴展了
當代新詩的詞匯量,這是件多美好而又難得的事情。但夢冉的這一筆“古色”,
常常給初讀者一個強烈的沖擊。如果不小心,給它沖倒,以夢冉為民初月歷牌上
的“才女”,不論是因此而喜歡夢冉的文字,還是因此而不喜歡她的文字,都是
不幸的事情。古人,似乎都死了。有的,也許從來就沒有出生過。而夢冉,還活
著,還在尋找“那一首詩”。

    “若是風羽輕飄於山野
     原木的橋邊沉思
     隨一灣天光雲影反復地吟
     應是我”
                《櫻花》

  我不知道夢冉將來會飄去哪裡,我不相信“紅菱艷終於停息了魔力”(《月
<三>》)。但我並不擔心她藝術的旅程,不害怕她風格的變化。相反,我期待
她的新詩--她必然的新的失敗、失落和新的成功。


                四

  想寫的寫了,不想寫的沒有寫,是……抄的時候。

    “……在形式上,夢冉的文學作品也很有個性。因為她的東西是直接流
出來或噴射出來的,加之她的詞匯量很大,往往給人的總體印象是一大堆詞接連
不斷地向你打過來。這種時候,若有人想一字一句地去讀,便會發現有些地方根
本不成句。語法是對的,詞匯是一流,但沒有這樣的句子。我個人認為,這不是
欣賞夢冉作品的方法。讀夢冉得用夢冉寫夢冉的速度,先一直跳下去,不要向兩
邊看,更不要回頭。如果你的習性或經歷與夢冉不同,哪很可能會有時遇到根本
不知其所雲何物的句子。沒有關系,那句子根本就不重要。只要她在你的心裡隱
隱約約地留下一些色彩就行了。讀著讀著,各種色彩開始組合起來,溶為一幅完
整的畫。一個意境,一種心情,不能言傳的,卻言傳了,用夢冉特有的語言。”

  這是我幾個月前送給夢冉的臨別禮物中的一段。離別,好象是長大的夢冉的
日常。也許,這是為什麼我覺得我們是同類。

  現在,是停筆的時候。

  啊,Tag line。

  No fear or shame in the dignity of
yr experience, language & knowledge

  --Jack Kerouac《現代散文的信念和技巧》。

  不為美麗道歉。


               --------



            行 到 秋 歌

        --評夢冉作品中的“黑色主題”

            ﹒秋之客﹒


                秋日的淺斟慢飲在洗過的碧冷裡
                尋得高山流水
                輕輕敲碎十二孔橋夜夜弦歌

                別離的風裡望見絨絨的生綠
                層層搖曳延向那千層空靈樓閣
                ……
                -- 夢冉《行到秋歌》

  初讀夢冉文章,定會被這樣清麗脫俗的文字和明快豐富的詞匯所吸引,那些
在現代詩文中早已消失了的古典式的意境,在夢冉筆下詡詡如生地展現在讀者眼
前。“茫茫遠遠,秋無盡/踏遍紅葉暮雲,終究是你/只在我眉尖心頭!…… 
何處秋虫又唱/怎了得窗紙脆薄/抵不過西風影/翠黃孤燈/片片秋心”(《片
片秋心》)。又有“船是烏蓬/寫意天際青山/煙雨一樓故人星散/尚在折合舊
扇”(《無局》)。用這種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夢冉模式描寫風光景物,有別於
王維的田園山水和陶淵明的南嶺菊花,是一種現代詩歌的新嘗試,只有象夢冉這
樣古典文學修養很強的現代詩人才可能達到。

  夢冉文章的另一特色並不易被初讀夢冉者發覺,那就是隱藏在文字後面的豐
富的感情脈絡。夢冉是一位感情豐富的詩人,她的詩文不是用寫的,而是直接從
心底裡迸發出來的。每一篇文字都是夢冉情感與心血的結晶,如《勿忘我》裡
表現出的心痛與無奈:“總有芳草連天/在回首的煙雲密布的心路/冷翠的音樂
如斷線珍珠…… 我要你自生自滅呀勿忘我/為此我殺了我的心…… 你懇切地
求我去揀那/勿忘我的點點灰燼/我依稀地為你的心而痛…… 今生卻沒有盟約
/因我已太疲倦/勿忘我厚厚地開滿山坡/溫暖了夢裡碧海青天的冷。”又如《
紅塵》中表達的那種渴望:“重重山間/那一輪淡紅的月/是否依然/一如你唇
邊/恍惚燃著夢燄…… 寒碧輕靈江南的柳/洗我遊子的心/但恨無有雙飛翼/
獨自聽夢雨。”……

  仔細讀過夢冉的作品就不難發現,在復雜的情感世界裡,夢冉喜愛描述的心
理變化與感情波動大部分是圍繞著一個中心,這就是本文所要論及的“黑色主題
”。夢冉作品中的黑色主題實際上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其一,詩作中運用的色彩
多為冷色調,尤其是黑色;其二,從廣義上講,詩作出色地描寫了感情活動中抑
鬱的一方面,包括寂寞、孤獨、無奈、落寞、痛苦、思念等,描寫的場景也多為
離別、失戀、等待、友愛、思鄉等。本文將著重討論這一黑色主題在詩文中的表
現並分析其中所表達的內在情感。


            “綠色山坡”與“黑色精致”

  夢冉的文字就象一幅現代派繪畫,文字所表達的情感如同色彩,而對色彩
的描述卻表達了感情。夢冉作品中出現的色彩多為冷色調,如黑色、白色、灰色
、綠色、藍色和青色,從不同側面表達了感情的深沉與壓抑。夢冉從不諱言色彩
可代表心情,她曾經寫道:“如果心情是藍色的,就寫詩,彈琴,學習天文學。
如果心情是黑色的,就不要饒恕自己,不妨去跳傘,潛海。如果還是陰鬱無聊,
就在風和日麗的晴天,信步走去,走一天,走到很累,走到你忘卻,走到你開始
想念”(《生命是美麗的》)。

  夢冉所喜愛的風景有著特定的模式,其中“綠色山坡”就出現過不只一次,
正如《夢幻》中所描述的:“初夏的雨,在灰藍的海上輕紗一般若近若遠,灰白
的深灰的雨雲層層卷起,天就很高而美,玻璃的高樓明藍的,更近的綠色山坡在
風裡慌慌得飛揚著夢的翅,卻只是恍惚地飄著風的痕跡,船只在已點了燈火的港
灣,是黑色的精致,水面就亮著象一塊平紋的綢”。又如“有時很清淡的天空裡
,會有一群參差的白鳥飛掠盤旋,在窗前層次分明的綠色山坡上,他們飛行的姿
式和我童年時在陽台上看到的一樣……”(《夏日》)。夢冉在這兩段如畫文字
裡都用了綠色的山坡和白色的鳥,但《夏日》表現了一種寧靜和安祥,而《夢幻
》卻隱藏著一種動盪與不安。除了《夢幻》中運用了“慌慌得”一個關鍵字以外
,顏色起了決定性作用:灰藍的海表現了遙遠的神秘,灰白和深灰的天空給人以
壓抑感,而黑色的船預兆了不詳。

  如果說上面夢冉描述的風景尚且表達了平淡的心態與一種和諧的美,那麼下
面的“黑色精致”就代表了感情抑鬱與痛苦的不和諧:“今天我走了很遠的路,
一個人,我走過許多天橋,綠草地,都市大廈,形形色色的商店,現代雕塑的廣
場,許多的年青人與我擦肩而過,穿著淺藍,純白和黑色的衣服。黑色的眼睛黑
色的發,許多黑色的鞋,建築是許多高高的淺褐灰的柱子,還有繽紛精致的櫥窗
,設計未必精妙”(《今日的題目》)。又如:“風中黑色的燈,黑色的幽默,
黑色的格列佛,可大得漢牛充棟,可小得針刺得痛。……”(《沒有理由的風》
)。可見這兩段文字中夢冉明顯地加強了黑色調,代表和諧的綠色在其中變得很
小,白色也與黑色相配,加強了黑色的反差,更配以大廈、雕塑、商店、櫥窗等
零亂的景物,給人一種壓抑感。而每當這種抑鬱的情感將要崩發之際,夢冉會調
上一絲紅色,有著畫龍點睛之效:“如果我是一只火鳥/那麼你是那火苗/燃燒
吧 燃燒吧 火鳥/黑色高根鞋 黑色的腰 黑發/收藏寒冷的火苗 恰恰”
(《恰恰》)。這裡的黑色與火燄相配,象征是很明顯的。

  夢冉在詩文中運用黑色的地方很多,為她的圖畫增加幾分感染力,也為烘托
詩文中所表達的感情。“假如你是那風中即將遠行的帆/我願縱身港口霧一般的
傷感/不再觸摸那黑色的冰涼 牽系錨的心機”(《假如》)。這一個“黑”字
加強了傷感的力度。“我想拿天堂的風給你,愛情的心田很多的玫瑰日夜滋生,
填滿你的空虛,卻溶入水墨畫的黑山白水,掛在你的窗前”(《留一個夢》)。
這個“黑山白水”有著一種命運的象征,也烘托出悲觀的情調。“故鄉已是夢境
一般迷離,卻總攜在心裡,舖開是路,夜來做枕。月上西窗時,和著月光從遙遠
的青苔巷飄來,吹黑了燈,炙傷了我的眼睛,模糊著鈍鈍的痛,襲來空茫的沉默
”(《故鄉》)。這一個“黑”字既突出了異鄉無邊的黑夜,又暗寓思鄉的痛苦
。“在帝國大廈雨污的街旁/挾著黑色英文 就著咖啡/慢慢地彈奏寂寞”(《
寂寞》)。帝國大廈的黑、英文的黑和咖啡的黑都是寂寞的顏色。

  提到黑色,就不得不論及《艾菲爾鐵塔上的感覺》這一篇:

  “在艾菲爾鐵塔上,會有一種不是飛禽的走獸的恐慌,失去雙翼的飛禽的哀
傷。深暗的地面上有一層霧一樣的燈光,和天空一般地遙遠。”
  “欄桿泠泠地發著清光,我也許會瑟瑟地依在某個角落裡,體會這冰涼而懸
空的浪漫,以前所未有的結構和高度刺透我的感官。”……
  “凌空飛躍的沖動那般地不能羈制,終於挾著滑翔的月光飛去,艾菲爾鐵塔
在身後成為一座優美的紀念塔。”……

讀過這篇短文,給人的感覺是看到了一幅以黑色為主色調的圖畫。可奇怪的是夢
冉在全篇中並未特意突出一個黑字,這大概就是夢冉筆下的功力所在了。在這篇
中語言不但表達了心情、意念,而且完整地表達了顏色。其中鐵塔的黑、夜色的
黑和心情的黑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黑色的圖畫。

  除了黑色以外,夢冉也喜歡用其它的冷色調來表達相同的含義,例如青色就
代表了感傷:“青色的雨衣/就此輕敷冰涼的膚色/在一地紛紛優雅的落葉裡/
靜守那一扇半開的木門/將啟的行李/早懸在青春漠漠的發梢/飄在風裡青灰的
衣角”(《感傷一日》)。前後兩個青字:青色的雨衣和青色的衣角,把整個場
景都染成了青灰色,憑添不少感傷。

  當我們知道冷色調在夢冉詩文中所代表的含義以後,不妨分析一下夢冉文字
中的一些隱藏的成分。《迎來一九九四》是夢冉作品中少見的表現愉快心情的短
文,上半段是典型的“綠色山坡”式的風景:“新年的黎明分外美麗,海上的霧
灰蒙蒙,淺淡的藍。陽光輕洒,綠樹華蓋在淡金的空氣裡曼舞。玻璃尖塔映射天
光雲影,緩緩蘇醒。幾只白鳥滑翔在我窗前的山坡,我的心情也仿佛夢境一樣。
”下半段描述愉快的心情,卻用了“黑夜精致”的詞句:“換上我長長的紫色衣
衫,黑色長褲。任長發披洒,迎風而走。不冷的冬日初夏,這份閑適心情是我喜
歡,鳥在啼。仿佛走在波光盪漾的曲院風荷,柳絲飄拂是盈盈如玉的青春。”初
讀這段文字,體會到的是“閑適的心情”,是“如玉的青春”,可細讀起來卻並
非如此簡單。“綠色山坡”與“黑色精致”的同時出現本身就表達了一種復雜的
感情,深色的衣衫、黑色的長褲、黑色的長發迎風飄洒,再配以灰霧蒙蒙淡藍色
的海,這分明是一種內在的壓抑。如果夢冉的詩句真的是從心靈深處崩發出來的
話,那麼這篇文字是在告訴讀者,快樂的情緒是短暫的,身在異鄉的低調心態始
終驅之不散。這種解釋與夢冉主流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感情是相符的。


               秋天的旋律

  “秋心為愁 這一愁字/已隨煙霧流水漂走”(《十月》)。夢冉喜歡描寫
秋天,秋天是夢冉的季節。但夢冉的秋天裡沒有五彩繽紛的落葉,更沒有成熟豐
碩的果實。夢冉的秋天是“碧了秋水/白了鏡裡秋霜/緩梳成隱隱青山/無礙著
的心”(《十月》)。可見夢冉的秋天有著夢冉的顏色,秋天在夢冉的作品中已
不再有季節的痕跡,而是一種情感的概念。這種寫作方法是歷代詩人所常用的,
“以景寄情”,秋天是這種感情的最好寄托。然而夢冉的秋天又是與眾不同的,
其中青山、碧水、白霜構成了夢冉秋色的主色調。

  夢冉的秋天在顏色上雖復合其作品中的“黑色主題”,但在表現形式上有了
新意。這就是不再延用黑色,而改用白色。“寒意自你離去後/再不執帚掃那天
香的苔階/我就留一朵淡白的微笑/免得落葉在我視野外的回首裡/蓋滿整座城
堡成了夕陽楓林”(《勿戀秋風》)。這首詩的關鍵詞“淡白的微笑”表現的不
是黑色所能體現出的抑鬱和悲傷,而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超脫。又如:“相攜
 卻 總不能伸出手去/收得長江是一匹白練/絕美也靜默著/在心間隨它來去
 甜蜜地感傷”(《月》)。其中“心中的白練”雖是感傷,卻沒有了痛苦,而
是“甜蜜”,所以用了白色,而不是黑色或青灰色。

  這一時期夢冉的作品在感情上趨於平緩、成熟,最後達到一種超脫:“低首
的時候/有些吳越小曲在輕輕唱那流水/月影闌珊的沉吟外/總不願回顧那一瞬
/竟也是長長的殷殷期盼/沒有字句 只約在風中/一直回旋在那岔路口/當滄
桑已換/依然地月白 風清”(《月白風清》)。其中“滄桑已換”而“月白風
清”所表現的情懷和上面所引述的“黑色寂寞”與“青色傷感”已經是大相徑庭
了。從《月白風清》,到下面的這首《隨意》,感情的描寫從悵惘與超然,過度
到了一種“再生”的境地:

                寫下來的傳奇在追思裡遺落
                曾經精致的幻夢已如水
                不能盛起
                卻象風在偶而的轉角與秋陽輕語
                一瞬間年華再如玉
                ……                
                在門邊放落它的信札
                陌生城市的綠蔭早已盡知我的相思意
                遙遠的寒碧依然壓一樹梅花
                在我心底

                陳年的紅葉也象經年的酒
                未曾開啟
                也許這一生都任它埋在櫻花雪裡
                夢只是莫奈畫出的淚滴
                也掛在大廈
                也在驀然回首的庭院裡
                萬籟風鬆卻一直悄悄地跟隨
                夢的淚滴


  到此為止,夢冉作品中的“黑色主題”就論述完了。夢冉文字的題材相當廣
泛,描寫的景物也非常多,絕非一個黑色所能概括得了的。而且夢冉早期有些描
述情感的詩文也難以“黑色主題”來解釋,特別是《殘酷的解剖》等幾篇文字,
就象是李商隱的七律,令人難以琢磨。不過近一二年來夢冉作品主幹的脈絡是
清晰的,而且新的作品更加成熟,更具感染力。希望夢冉在今後的幾年裡能寫出
更新更好的作品來,最終成為一位藝術家。

  最後,讓我以夢冉的《行到秋歌》來結束這篇文章吧:

                攜在手腕的藍
                和誰的珠淚滴在秋去的記念
                凝固 圓潤 涼涼的永遠
                未知的歲月在過隙白駒
                擦肩而過的清嘯裡
                就此永眠

                一九九五年三月於俄亥俄州

----------

注釋:

   夢冉的古文基礎很好,而且可以用近似現代的語句烘托出一種古典式的
意境。如下面這段《江南雨》:“……江南的煙雨樓台早已拍滿闌幹,只有芭蕉
雨新綠如蠟,卷帘清淡無思,而萬家燈火!天涯孤客又何需聽那南屏晚鐘敲響暮
林,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夢也隨它飄散,問甚麼立盡黃昏。秋千在,
憑雨亭在水一邊。”筆者曾為此文提過一首七言詩《江南煙雨》:“江南煙雨滿
闌幹,帘卷清思秋月殘。芭蕉新雨綠如臘,孤客天涯別夢寒。”

   夢冉不只一次在和筆者交換意見時提到她的文字是直接從靈魂裡流出來
的(COMING FROM THE SOUL)。

   祥子在他的文章《寫詩的夢冉》中對夢冉文字和繪畫的關系有著一段論
述。

   夢冉的《殘酷的解剖》又名“CRUEL”,其後半段如下:“別,別
傷著你的心,如此殘酷將再無挽回,閃爍著毀去我的雙睛,從此見風而落雨,洶
湧著一隔九霄,誰來刻畫你發梢的線條。哦,baby,小心收拾你青青而飄舞
的憂傷,莫上落寞黃昏情人橋,誰家炊煙直?但得燕子剪秋水,撐去,撐去,渡
過白沙莫遲疑。”筆者曾試圖解讀這一段,並作有一首《人月圓-讀CRUEL
》:“平林漠漠黃昏裡,揮手渡白沙。離情恨遠,西窗無奈,早逝年華。連天秋
水,情人橋畔,數點寒鴉。相執不語,羅綃有淚,同是天涯。”

  此外,筆者也曾為《片片秋心》和《沒有理由》兩首詩與夢冉商榷,並作有
《訴衷情-問夢冉》:“紅林踏遍覓清秋,夢醒盡是愁。西風眉間舒展,轉眼又
上心頭。交酥手,暖香留,亦溫柔。青春不再,暮色深深,豈是緣由?”夢冉回
復曰:“秋風雲天上層樓,無處染清愁 極目帆影離遠,空自系在心頭。移青案
,雁聲留,卻無由。年華如水,晴光脈脈,倒數溫柔。”


               --------

                        
            傷 心 五 重 奏
                        
            --評《離別隨感》

              ﹒圖 雅﹒


  夢冉要出集子了,值得慶賀。夢冉的文字縱橫交錯,富於輕盈的想象力。跟
她本人一樣,她的文字是椰樹的風情,藍色的海濤,清澈的天空和小小的風鈴。

  讓我寫點評論,寫什麼呢?對詩我所知甚淺,聽人說詩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
“評論”。其實散文也是如此,有共鳴的就有共鳴,沒有就沒有。所以不如挑一
篇有共鳴的說點感想,比如這篇“離別隨感”。

  我想每一個人都經過離別吧?離別是愛與死之外的另一個永恆的主題。本文
第一句是總斷性的,指明離別是一種“消魂”。什麼是消魂?我理解就是緩慢的
死。當然,人總是在緩慢地死,只不過相聚的時候,我們覺得歡樂,恨不得一生
都這樣渡過,所以對時間的流逝不大注意而已。但離別的一刻終於到來了,我們
突然發現相聚的時刻太短太短,簡直就是沒聚,而時間是實在太吝嗇了,於是我
們黯然了。

  作者並不馬上就按這個思路走下去,她筆鋒一轉,在“別”這個字上做起文
章來了。在作者看來,“別”有困難和痛苦的含義,有被迫的意思,所以旁邊架
著刀。另一方面,“別”又有支撐的含義。離別的時候,頭要用力昂起來。頭平
常抬著,沒覺得要特別使勁。可到了離別的時候,卻要費去“十二萬分的力氣”
才能做到,離別之苦,至此又加一重。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是從與“消魂”不同的另一角度描寫離別。但卻殊途
同歸,落腳於“別”。這一變奏加強了主題的立體感。


  夢冉第三段跳到空間和數學去了。世界這麼廣闊,人相遇的概率甚低,這數
學的確令人沮喪。由於空間的廣大和數學的可憎,使我們感到機遇的難得。我也
曾談過“緣”,緣代表時間和空間中兩個宇宙粒子交會的軌跡,換句話說,代表
概率意義上的幾乎不可能事件。碰上了便碰上了,錯過了便錯過了,簡直沒有什
麼道理。唯緣分之寶貴,才能襯出離別之苦。在下一段中,作者通過“殘酷”,
“剎那”等詞對這個意思進一步加強。“連綿的時空”被離別所割斷,作者的感
情也通過“孤獨”,“恐懼”的階梯,步入“永恆”和“希冀”的思辨,文章至
此達到感情的高峰。

  如果說前面的三重奏帶有思辨的色彩,下面這一段就帶著鮮明感情色彩了。
時光如水的說法不少,比如“逝者如斯不舍晝夜”。但是比做一滴水的很少見,
這就賦予時光一種幾何形態,從而也就對生命賦予一種幾何形態。這裡可以看到
作者對生的信心,是啊,水滴一樣的生命是短暫的,但又是美麗的。生命可以說
是一個“優美的變換”,而存在就是依戀。的確,如果沒有依戀,沒有真實的愛
,生命又有什麼意義呢?

  最後一重奏旋很憂鬱很無奈,把“單程車票”的概念顯示出來。這個概念選
得好,我們離別,仿佛是乘上了時間的單程車,一切都再也不可逆了,正如不能
兩次涉過同一條河流。命運為我們買了離別票,時間斷裂了。相聚和分離--在
生命和緣分的月台上,我們彼此凝視,怎不黯然神傷。

                
               --------

                        
             謝謝你,夢冉
    
             ﹒新 濤﹒


  念夢冉的詩文總是在清晨。

  推開辦公室的門,迎面的計算機上總是會有她傳來昨夜的詩稿。我好象已經
習慣了這樣在她的字裡行間來每天呼吸一口清新而曠遠的風。

  這陣風曾經從斷橋湖畔吹揚到古羅馬的石階上,從清華的校園盤升到艾菲爾
的頂端。它撩動大觀園中金釵們的衣袖,卻在MONET的畫中成為空靈的一筆
。時代在交錯,空間在轉換。有時是一片色塊,有時是一塊形狀,有時也許只是
一種情緒。夢冉的世界好象永遠遊離著,但始終沿著一條軌跡。

  藝術的形式之多,令人舉不勝舉。文字是其中最理性,也是最感性的一種。
它同時記錄著人的思維和感受。夢冉的文字就是如此,有時是一種意境,有時卻
深奧難懂。但兩者卻從未有過矛盾。因為這之中同樣表現的是一種執著--執著
地體會生活,執著地理解生活。我想這是藝術的元素之一。這種執著需要一顆天
賦敏感的心,同樣也需要勇敢的心。世界文明的發展,已經象一棵千年古樹的萬
枝千籐伸向三維的不同方向。人們看到截然相反的事物都在合理地生存著。多數
的人無法解釋世界的無序,便索性放棄了思考。但是有些人卻憑著他們的勇氣依
舊全身心地感受,他們回到過去,他們去到遠方。他們不願意這世界在自己的印
象中是那樣的機械而呆板,矛盾而混亂。他們在為自己造一個天地,因為他們的
心需要在那裡看到陽光,呼吸到空氣。

  夢冉便是其中一個用筆為自己的夢造圍牆的人。她說她有時很怯弱,我卻一
直很佩服她的勇氣。她常常很傷感,但我卻知道當她感嘆“生命美麗”時的快樂
是許多人一生無法享受到的。

  念夢冉的詩文總是在清晨,在喧鬧尚未來臨,一切的開始。


               --------


               論 夢 冉

               ﹒詩 陽﹒


  本文由短評組成。分為隨筆,詩,藝術觀,哲思,不食人間煙火,憂傷,夢
釋,故鄉,情愛,言難盡意,詩中畫意,清與情十二個主題。

【隨筆】

  夢冉善於寫隨筆,這類作品豐富別致,技巧園熟,文字臻美,更重要的是富
有夢冉的個性與性靈的特征。

  可以說,隨筆是她的隨身工具,用於捕捉轉瞬即逝的思緒。“每天,天天,
日子在我有意的挽留、無意的揮洒之間。”其實,在她的隨筆裡,飄逸的光陰是
不會輕易流失的,且可以被心情盛起。

  很多作品側重描寫懷人憶事,比如《在清華的日子》,歲月濾下來的記憶往
往是過去的精華。對過去似曾相識的回憶,在她的眼裡有著“太多的細致”,可
以被組合成無數個精巧的世界,充滿夢一般的飄渺風情,一如那“迷離的美麗”
。在她的筆下,過去的美好不僅會被描寫成夢魂繚繞的陳跡,也會被描寫成被記
憶慢慢遺忘的結局而漸成未知,令人傷感惶恐,終於可以回首而不可回返。因此
過去的時光成為意義,而生命的延續更長遠,於是默默地從容“自守”,“隨筆
述懷,記取時光點點滴滴盡在階前。”此類作品為上乘。

  有的作品情緒復雜萬端,“我心即宇宙,人性的復雜又是牽持著,虛虛實實
,喜怒哀樂,自知而已”。然而情致之極,又情理統一,仿佛一切只是人心中任
意的感覺,“生命其實就是感覺”,而生存的意義又“豈非在感覺之中”。這種
獨特的感慨,是她對散文般的意境的再創造,層層疊疊,由表及裡,渲染出言外
的主題,“其他的色彩都是陪襯”,讀者在領悟了真髓之後,仍能細細回味“一
份別樣的生動和美麗”。

  她習慣以閑然的精神漫遊,抒情個人的情感之後,復又將心緒回歸自然,以
講自然的靈性。作品裡濃重的人情味,表現為永恆的寧靜,而美的情緒,在寧靜
的空間裡憑著靈感的慣性,夢影般地飄移。平心靜氣中,以“天之靈地之秀”反
襯那種自我超越的情懷,即使偶然流露出人生的辛酸寂寞感,也往往以“一份失
落”加“一份解脫”的方式安然自悟。

  有的作品調色略低,但是細細讀來並不是簡單的煙柳斜陽的春愁,而是帶有
傷懷的現世感。人生如“無有意義的旅行”,夢人“尚探索在一片迷惘若失的瀟
洒之間”,原來是四季永恆,此生不在於春秋之得失,而在於歲月之“進取”。
即使是長河一瞬,“我也只能注目片刻,輕輕掂起又放下”,不可把握的“迷離
思緒”之中,心已經“不屬於永遠”,生命的意義卻已“早知”,而人的本身也
可以以理想的方式專心致志地存在而無愧無疚了。

  從風格上說,部分作品格調閑散抒情,有如清晨海邊的散步,如《初夏的雨
》,或有如黃昏小雨後的幽嚥,如《生命是美麗的》,“生命如風,又豈在朝朝
暮暮”以及“人生逆旅,如白雲蒼狗”之類的感觸有意無意地感悟出來,輕點出
畫外題,或是不失時機地借題暢情。另一部分作品重在修飾,如《故鄉的風景》
,此類文筆“空靈清高”,讀起來讓人回腸萬轉,給人以強烈的官能印象,韻味
極濃,且濃得化不開。

  讀夢冉的隨筆散文,要以內心的感覺為主脈,會自然有一種詩醉的氣氛。這
種浪漫主義的傾向加上敏感與靈氣,已在她的文筆之外,無疑與她本人的氣質有
關了。


【詩】

  曾聽人說夢冉的散文隨筆在其詩歌之上,我個人以為夢冉的詩作在其作品中
有同樣重要的地位。

  她的詩歌,以浪漫為手法,以意象為形態,以散體為結構,以崇美為要旨。

  有一類詩歌屬於直覺的藝術,模糊的情感與印象在詩人的心中表現出來,通
過詩句以美的形式出現。她的這種直覺藝術的特征是:進得去出得來。進得去,
指她性格敏感,善取景物之微,即使是事物微小的細節也容易被她把握,或巧妙
賦以新意。出得來,指的是她的詩歌的表現力,這不是直接的再現,而是通過詩
人以自我的感受,以預言或結局的形式,以心懷的力量表達出來,可以使讀者不
期然地為之所打動。

  在她的詩歌裡幾乎找不到流水般的行板,少有一泄千裡的氣度,也有例外,
如《紅菱艷》。相比之下,她的感覺多是靜態的婉約,兼有曲折含蓄的意境,柔
媚的風致,和舒徐自如的思路,典型的詩作有《千年夢一回》,《來去的春天》
等。

  有相當一些作品有散文化的趨向,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散。散的視野與手
法,散得好象是拾俯即是,如《櫻花》,《無題一》,《無題二》等;散的體裁
與內容,散得形似瑣碎的蒙太奇,如《五月》,《夏日的鬱金香》等;散的思維
空間,散得情緒向四面八方不斷曲轉滲透,如《這樣的一個周末下午》,《月蟾
》等。

  也可以說夢冉的形象思維是美感思維,她慣於引用自然的默境,以藝術的方
式加以描繪雕刻,再以感性傾之以靈性,或配合使用藝術氣氛的前後差異,使審
美的物象上升為詩美的形態,如《鶴》。由此延伸,所抒之情起伏輕柔,又如同
歲月化作清光在夢中飄逸,配合以心緒的洄溯,妙合無垠,典型的有《致愛麗絲
》,《致地中海》和《致蘇格蘭的風笛》三首。

  從手法上看有的詩歌是素描式的簡短明淨,而其份量之重已溢在語言之外,
讀者需用情感來承接,如《雨亭》。也有的詩歌注重色彩的直接潑洒,無主幹的
直接構成,卻有枝有葉,可以從中體會到詩歌中某一種生命質感的底蘊,如《月
白風清》。

  另外一些詩有些別具一格的超現實派的風格,寫得好的,淺而不露,深而不
隱,詩人的所言所思具有完整感,如她的三首《秋日物語》。也有的詩為了避免
手法的反復寫得過重,神採飛動,剛柔相濟之余,會略有一點晦澀的懸念感。

  關於情感的描寫,夢冉的筆法也頗有特色,一類作品心情明淨,深遠而靜謐
,朦朧中分不出是情還是景,而心緒只是無限地流動,如《片片秋心》,《思念
》等。另一類作品披露衷腸,甚至剖心裂膽,形諸於詩,情感的線索始終唯一而
以感覺的強弱變化不斷將詩中的心能向外界幅射,這種努力,以作者心力的最終
疲憊為代價而震懾讀者,如其兩首《美人魚》。

  作為詩人,夢冉的詩流表現在她發散的審美意緒,以色彩的手筆隨意點染,
“發散的思維基於蒼白的終極”,而形散神不散,其詩源在於她對生活經歷的切
身感悟,此時的詩篇,也是對生命的忠實的記錄。


【藝術觀】

  夢冉的藝術觀基於對於藝術的感知和經驗。在她的作品裡所表現的是對自然
美感的珍愛,刻意的是心境的瞬間平衡。

  這種藝術的感覺不用說首先是“瑕夢”一般的美的直覺形態,也許它起源於
情感與印象的朦朧沖動,在夢冉的作品裡,又被賦予完美的形式和完滿的內容。
我們可以通過她的詩歌和散文隨筆感受到這種藝術創作過程。

  夢冉自己也承認,她會為如湧的靈感而感動得不知所措,似“一種超現實超
一切有形的什麼在追逼你”,可以“極端專注”卻無法去定向追求或者闡發,“
只是極想”。它又是真實的,真實到“可以觸摸”卻不可去把握這一瞬或用自己
的身心全部容納,“而且一會兒之後不再屬於你”。或許她甚至害怕這種對藝術
的深深依賴,“又更深地依賴”,而只能在歲月的流逝裡無言地感慨,讓“淚靜
靜地觸及心口的痛”。

  對藝術的把握,在於其背後的哲思。夢冉的藝術觀,大體上源自她內在的敏
感受客觀的激發而形成的“自在”和“自然”的能動。然而她的作品絕非是簡單
的表象和聯想後的直覺品,即使是自然的美也需要有心靈的創造,有其藝術哲思
的根源,反映在她的作品裡,便是強烈的主觀能動色彩,“是主觀的文化”。筆
者認為,她的藝術哲思至少有兩個方面。

  首先,她認為藝術是無處不在的純美,本來“是什麼就是什麼”,自然天成
,不是靈感的無端揮發。可以說夢冉是典型的唯美主義者。藝術是自然存在的,
簡直就是美的媒介。所以她懷著真誠在生活中發現和欣賞自然的完美,以一份敏
感的心和一份富於感情色彩的個性:藝術是什麼?是“超凡,唯美和自然”。當
這種純美上升到靈魂的高度時,整個精神世界就被藝術所包涵而進一步凝煉成“
超人的風格”,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此刻的藝術,已成為“屬於自然界的精靈
”,與心共棲共處,或許生命本身就是被用作藝術的媒介。

  其次,在她的作品裡有薩特的存在精神:選擇就是自由。可以隨意地憑“觀
念和心靈”不斷追求無止境的生活之美,甚至願意選擇“在時光裡走失”,因為
“我努力地追求我得不到的東西”;可以安靜地打坐神往,以“十二萬分的力氣
”尋求自律;可以為求得更大的心靈空間轉而“不食人間煙火”;或者從容地一
次次在微笑中學會“放棄”--其實她已經“擁有”--這,也是一種令人淚下
的選擇。

  此外,從源與流的角度來說,藝術自始至終是她理想之夢的自然延伸,是感
性的美所能達到的極限。“我是懷著自幼的酷愛徘徊在藝術理想的門外”,無疑
是一種難以言傳的體驗,一如其純熟的心。一方面藝術的躁動本就不可抑止,另
一方面她的自省意識很強,所以她往往感覺到藝術的泉湧卻又不可以暢達而“堵
住了,只有一片想哭的感覺”。

  以自然與心靈為生活,或是在寧靜中自得,或是在迷離中超脫,而呈現的永
遠是美的本身,這就是在讀夢冉的作品時所悟出的藝術特征。


【哲思】

  在讀夢冉一些優美的文字時,不要拘於直觀上的審美感受,將更深一層次的
思想內涵忽略了。她的意識具有詩歌的氣質。重形象化的情感曲折和寓意象征,
而少理性直接的分析。然而,其中並不乏哲思。

  她的文字細柔極致,談天說地之後,往往不失時機地捕捉思想的靈感,冶情
感與涵義為一體。有時重在表現心境中的自我,如《在人和神之間》,有時是表
面意像和深層次的哲思的刻意聯想組合,如《尼採的風格》。以美趣為手法,情
趣為伸延,理趣為目的,是她的藝術暗示手段。

  有些作品表面上是寫清淡的生活情致,避免直接的宣露,沒有答案卻有靜靜
的禪機,如《花園是自然的縮景》。在手法上作者力避虛構,甚至沒有情節只有
情緒,如《每天的日子》和《一滴淚珠濺在螞蟻的屍體》,以散文般的真切體驗
,曲盡內心的哲思,賞析之余令人反省不已。

  即使是論事,她的作品也著手於直接議事而少有長篇論証,在平凡的事物中
見大,可以以《也說說修養》和《談瀟洒》為例。往往以一事波及別事,雖然不
必達到過深的思理,但可以引領讀者去思考和聯想。或許讀者和夢冉在不同的生
活經歷中,會有不同的感應效果,或者作品原本是只求反思不求徹悟,恰如她自
己說的:“這些年的紅塵歷練,不求人知我,也難講我知人有時是連自己都不知
了,卻還是依然。”

  在描寫心態時,夢冉的嫻雅靈動的文筆顯得非常綿密,不乏慎思,如《艾菲
爾鐵塔上的感覺》。往往是作品的真正思想土壤被隱藏在清幽的人情與景物裡(
第一境界),讀者會漸漸被作者的感覺同化,當你察覺不到自己意識的存在時,
寧謐的剎那一切已轉為神秘的空無。於是心靈在感覺的引誘下開始逾越物我,進
入更淨化的第二境界,於潛深處緩緩觸及作品裡深層次的思想土壤。

  我有時感到,夢冉是有一點心跡都筆之於紙的人。她慣於以小論大,以瑣細
概括博雜,閑適地在情致之中訴諸理趣。甚至與人辯論時也用意像來主導,有時
長驅直入進入主題,有時也用反諷的回轉方式,暗露鋒芒,如《螃蟹》。

  總之,她善於運用純粹的原本性思維(任意地超越時空的限制和聯系,同時
受情感的支配和制約,又輔以思維濃縮和轉移來表現)來喚醒讀者的續發性思維
(理性為主導的意識思維)。這種富有特征的原本性思維,也可以簡單地以她慣
用的“沒有理由”一詞來表征。

  夢冉議事的各類文章各有異同,體裁內容無定,或引發理想,或反對世俗,
或意在達到質疑,或暗喻難以抗拒的宿命。其精華,在於以自然的悟性,或是引
人歸朴返真,或是給人玄妙的端示,此時作品的境界竟有些可望不可及之感。


【不食人間煙火】

  夢冉的作品傾心自然,文字有一份脫俗的美,在對一事一物的平淡描述之中
,夢一般清純的情感不知不覺地飄來,觸及讀者的心,又不露聲色地退去,留一
份清淨在心靈的憩園。所以說夢冉的文字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文字。這並非指那種
世外田園的自遣自歌,因為此類作品是對現實的反向觀照,是對絕對的完美境界
的渴求。

  人的理想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無限延伸,不食人間煙火便是一種坦然的選擇
,以散文詩歌或其它藝術方式出現。

  誠然,現實的確過於平庸和繁亂,“有時候真的很疲倦,感覺是穿上了紅菱
艷,兩魔鞋不停地帶著似真似幻的我奔舞在時空的長廊”。而相對、本能和無意
識的對美的探求,從表面上看是與現實的疏離,而實際上是一種追求和超越,重
在過程而不是結果。正如其言:“所有刻意追逐的連自己也找不到”。

  不食人間煙火,也是指對價值的選擇。她的這一類作品摒棄世間的煩困,也
正是從另一個角度表達了對她所向往的靈性與美的接受和承傳。

  雖然自由的意志可以超脫於境外,然而作為主體的作者並非離塵絕世。相反
,“生活也是藝術,所以從藝術的觀點來看,也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角度來看,
不要為了生活而生活。”由此看來,純正的陽光,空氣和水,以及人性的自由流
暢,既是作者所力求的藝術基本要素,也是作者所執著生活的精神態度。

  夢冉的不食人間煙火的文字,大多數是清閑情態的絮語,“在似曾相識裡折
射著光芒。”讀懂的或是讀不懂的,都是代表詩人在選擇與探索中的洞悟,在洞
悟後的繼續選擇與探索。正如其言:“但覺人生在世,豈無選擇?”


【憂傷】

  夢冉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感情構成了一個獨特的世界。她的大部分憂傷的詩文
,是在描述也許只有她才能真正理解的那不經意的歲月。

  憂傷源於熱愛,源於生命的欲望。所以會有憂傷,憂傷後的寧靜,“竟是一
種痛”。如同記憶的流水無言地淌過青春的芳草地,留下的是淚痕。讓人可以忘
掉寂寞的,唯有溫柔的文字款款,綿綿長長的感懷,在澹泊之美中。

  她的相當一部分描寫的是對故鄉的情。也許是因為世態炎涼,也許是眷戀逝
去的歲月,“別了天涯,鄉土是熱,在我的熱淚裡。”情系故園,並非是鄉愁的
寫實,而在於對飄泊人生的喟嘆。“無言西窗,霧繞花樹,多少情愛在心中”,
此情有如苦酒,“吞進的是淚也許亦顧不得回味。”

  另一部分描寫的是回憶的片段。也許是因為往事如煙,往昔不再,“而今我
們尋得著的記憶,抹開來的迷失”,卻不得不以一種記憶來取代一種忘卻,不堪
回首之際,“低下頭去已是淚濕衣裳”。讀起來,讓讀者低回傷感不已。

  另一種憂傷來自青春被現實生活中的困擾與糾纏,“因為我有太多美麗的夢
”。誠然,承認生活的平淡,並非意味著放棄追求瞬間的完美,即使是真誠地付
出,換回的除了“寧靜的靈慧”,也許依然是心靈的憂傷,然而永遠沒有抱怨,
“生命實在是很美麗”。

  從表面上看,這類作品有其消沉感人的一面,讀後有冷雨敲窗的淒涼感。但
是,作者在作品中的惆悵,是願望中所刻意的超脫,“得失也不過是感覺”;也
是對人性的寬慰,“存在就是依戀”,可謂確論。

  夢冉的憂傷的文字數量不少,這種憂傷在她的文字裡已成為一種藝術化的美
。當然,如同許許多多的作家一樣,為了這種美,作者或許已經付出了心靈創傷
的沉重代價。

  這,便是藝術最真實的實踐吧。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也是有點悲壯的色彩。



【夢釋】

  夢是基於人對生活的憧憬。夢冉以夢來描述她的誠心誠意的向往,使作品具
有虛無飄渺的韻力,可以讓人在不知覺中品得出神入化。

  她的夢是精神之載體。在夢中所藏匿的一切思想財富,在現實的社會裡是難
以得到的。作為一個詩人不難明白,現實中有時候連語言也要受到時空的障礙。
也許只有在夢中,才能聽得到自己的聲音,“或者悄悄流淚”。

  簡單地說,夢是人性復歸的力量,否則生活便走向抽象。“人生太匆匆”,
歲月一旦流逝,生命便幹涸,所以“想留一個夢給你”。夢也是靈魂中最生動的
美麗,一切喜樂憂戚,“一切轉瞬將逝的美和短暫的永恆”,都可以化為珍夢“
攜在心裡”。

  在她的作品中,夢是藝術化的審美情緒,以虛虛實實的方式,達到隨心任意
的效果。有的夢無憂無樂,平淡得甚至沒有塵埃,清爽的意境,空無一切的超越
感,唯有“靜靜的風擁著夢輕輕盪漾”。有的夢非常朦朧空茫,如同“夕陽落去
森林的夢”,讓人在疑惑之中莫明地傷感。有的夢比較悔澀難懂,“但見繁華如
夢散,情愛成空淚”,以致於讓人在怨艾中不知所措。有的夢非常性格化,非常
明朗,“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只是在夢中”,“此刻與你共度!”,美得如秋
天紅葉一般觸手可及,可以在記憶裡久久收藏。

  她的夢有兩種,顯意的夢和隱意的夢。顯意的夢是浪漫的情感無拘無束的自
然漫射;隱意的夢是願望受到曲折後,被迫變換靈魂角度後的折射。

  顯意的夢的最大特點,還是那種自然飄逸的美:“在夢裡,我總是在走,走
得很遠。”這樣的夢,遠在天涯,霧一般地泛著青春的纏綿,就著淡淡的鄉愁。
夢醒之際,“一切都已飄遠,漸漸唯有山水依然”,“即使往日不再,也別無遺
憾。”

  在隱意的夢中看到的是變形的自己,如同自己在坎坷中留下的被扭曲的身影
。此刻的作者“苦苦掙紮於迷離夢境”,不得不變換“平衡的角度”對靈魂重新
進行動態和立體的審視。挫折後的願望是痛苦的,變換平衡角度的過程也是痛苦
的,隱意的夢,是痛苦的。

  夢冉正是把握這種夢的色彩來巧妙地表達情感和人生觀。而無論是顯意還是
隱意的夢,都是生命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閃現。不管是情感的漫射或是折射
,閑然或是痛苦,夢裡或是夢外,其實都是“遣之不散”的心緒,由此來相伴人
生的信念,而“人生又何嘗不是如夢”!


【故鄉】

  夢冉關於家鄉的散文隨筆讀起來,大致讓人有清秀委婉的感覺。重逸輕俗,
清淡而不清高。景色奇遠且不乏抒情之筆。

  她的作品,有時是平舖直敘,以景誘人,然後又移景於情,以情動人。以《
故鄉的風景》為例,情與景依韻而和,筆法細膩,情致飽滿,描寫的幅面很廣。
之所以這類作品引人入勝,在於景中充滿格調與情緒的渲染,正是這種渲染使人
在覽勝中產生懷想而進入境界。迷醉之際,會體驗出作者對家鄉明媚山水的感受
。這種獨特的感受是透明的也是立體的,讓人在明媚的純美中眷戀不已,又即時
寥寥數筆將人牽返現實。再者,收尾一般從不拖泥帶水,隨遇而安,往昔不在,
“唯有山水依然”,即使鄉愁拂而不去,也有無言的安寧留下幾許。

  有時借描寫家鄉以作人生的感嘆,以故鄉的清美反襯故人的海外漂落之感。
“原來故鄉是門,”“不經意顧盼回首間只在這門裡,苦苦掙紮於一世的迷離夢
境。”這一類的散文文筆的特點是“虛”和“遠”。“虛”是指明暗恍惚的舊情
舊境,故鄉依在心間,卻已縹緲,鄉愁猶如一壺陳酒“與你共飲”,難知是醉還
是醒;“遠”則不是單指故鄉的遙遠,而是重在突出惜別之情的延伸,萬裡之外
,人難回而心亦難歸,寄慨遙遙:“我縱然白首,縱然離去,依然記得你眼裡的
依戀,夜夜滴雨在我的台階!”

  有時她的作品輕快雅致,卻突出慢節奏的音律以和江南風光的清新。明明是
“風荷翻飛”,復又晚霞靜如錦,波光幽如舊夢;明明是心曠神清,“一笑我狂
矣”,復又緩作夜半月光,“記不取來年暮雪小紅泥爐”。故鄉如流水的行板一
般,“一遍遍在心中回旋著宛妙的音律,一切都已飄遠,漸漸唯有山水依然,等
待我的來去匆匆。”這種作品數量不是很多,但手筆簡煉,竟使人品出詠嘆調的
韻味。

  也有直接強化的著筆,“夢回故鄉”便是一例。“夢回故鄉,夢回故鄉,夢
回故鄉!”同一個開局和結尾,無論從視覺上還是從結構上都浸透了感情的動態
流動。中間幾筆不多,沒有比差和暗轉,卻準確地勾出了感情層次的低回深入。
幾個簡單的重復與展開,意象鮮明,最後並沒有點出弦外之音,反顯得含蓄懇切
,有直中藏曲之感,余味難盡。讓人讀了之後欲淚不能,夢中幾番痛然,醒來仍
是“琴音如泣依依相隨,溫暖心酸相思故鄉夢”!


【情愛】

  夢冉對思戀愛慕之情的描寫,多出現在她的詩歌裡。愛情是詩歌永恆的主題
,詩歌有了情感的存在,無疑是有了生命的靈性。

  她的這一類作品真切純朴,美麗的神話傳說隨手拈來,如美人魚,載夢的水
手等。感情極為自然,不尚浮華:“人生太匆匆,誰不要純情?”“我想拿一個
夢給你”,“我想拿天堂的風給你”,摯情如此瀟然抒發,溫馨感人。

  可以說純潔無瑕的愛與貞信,是詩歌最純美的表現。或是情寄青春,以火一
般的心,如《天堂鳥》:“讓我跟隨你/將地獄變成為天堂/青青眼眸/靜若千
年/是我剎那間的蘇醒/捧心在你的夢裡”。或是對幸福的真實向往,情深至極
,如《九百九十朵玫瑰》:“可知我顫顫不敢言語/早已為你種下/九百九十九
朵玫瑰”。心之所致,情之所緣,不能不讓人為之深深打動。

  在另一些詩裡,同樣是情愛,心是多麼的深情又疲倦:“想你在莫明的黃昏
後/嘆息在雲雨的氣息裡/……/想你在窗外的夜雨/默默在風扇的影子裡”;
同時,生命在詩歌裡又是多麼的艱難:“天亦有情勿忘我/曾在幹涸的崩蹋裡燃
起野火/……/心痛的浪花勿忘我/燃盡在月光漸淡漸遠/與我沉落於深深海底
的命運”。深切的隱哀,悵然的痛楚,讓人幾讀不忍。

  對每個人來說,青春是一首婉約的歌,是往事,也是未來。關於情愛的真情
描寫,很容易打動人的心。倘若說在她的詩作裡,夢冉復歸為少女,那末,夢裡
珍藏的相知,纏綿悱惻的相思,是她作品中最美麗的純情,有如涓涓的情感匯集
成天真的夢,又以緩緩的傷感在詩行裡句句洇開成淚,令人不禁潸然。

  或許感情的忠貞,只能是用鮮血和淚寫成的,正如她的兩首《美人魚》,留
給讀者的是珍貴的情愛價值,而此時的作者早已默默地“淚如湧泉沖淨所有血跡
”。她的這類作品,是心的紀念,是溫馨的悲傷,是含笑的泣歌,在作品裡閃耀
著生命般的永恆。所以曾有哲人斷言,對抒情詩人們來說,世上除了愛,便一無
所有了。

  在夢冉的作品裡表達的對愛的向往,也是詩人們對人生的理想境界的崇高的
追求,正如徐志摩的名句:“戀愛的成功是生命的成功”。


【言難盡意】

  夢冉的文筆,用她自己的詞匯來說是“精致”。

  感情是有顏色的,因為感性化的心理過程不可作一般性的推論。所以,她慣
用細膩的詞匯來描繪感情的色彩,以精巧的色彩構設具象,從而立具象以盡其意
。另一方面,意象的表述在作品裡也不少用,以喻和寓的手筆強化效果。隨便以
她短短的《生命是美麗的》為例,使用的色彩有六、七種。使用的具象竟有二十
多處。

  在她的作品裡,下筆,著跡的力度總是很微妙。比如:“無聲的疲倦,在空
空的四壁,留著你的身影,圍著我的凝神。點點滴滴,聖誕雨。”寫得極為精密
細膩。她自己說“寫作的過程很快且很少修改”,讀起來卻是提煉過的文字,有
著潛伏的文採。

  言有盡而意無窮,是這個道理。夢冉懂得如何省文節字,甚至不守章句,在
詞法上稍稍越軌,又不出語法之限,以此手法來達到言外意的效果。其實,意義
本源自於語言之外,為了避免概念化的闡述,為了走出文字的局限,如何“生巧
”的藝術是很重要的。比如:“獨自一個,輕依音樂或燈柱,放一點空氣給你的
心,星空深邃。”語不驚人,卻涵義奇特,令人神遊意往。

  夢冉熟諳做文章的道理,不在乎寫出什麼,而是如何將什麼不寫出來。或者
,不寫出來的部分比寫出來的還要多,這便是所謂的文章的意勝。尤其是結尾,
留下一點讓讀者領略,反顯得整體豐滿,余意無窮。許多文章的特點是,以少總
多,以自己的有涯概括生命的無涯,比如:“可以自焚,不為幻滅,只為完成。
然而今生我又如何感謝上蒼,終究給我以愛,愛在心魂,因而可以趨於完成,與
自然相容。”文筆簡練,思想精辟之極。

  總而言之,不事雕砌,力求收斂,以獨特的措辭準確地表達出思境,言有盡
而意無窮。這,就是夢冉在作品裡所刻意的意勝。


【詩中畫意】

  夢冉的很多詩富有畫意,這是其詩歌的的藝術特征。

  她的貫用筆法是:以審美的視覺,描繪特定的事態,再加入主觀色調的鍥入
。有相當層次的畫意,也有相當別致的風格。

  有的詩很短,幾筆勾勒出寫意,有如速寫。比如,“紫色紗羅依然層層呢喃
”,有聲有色顯出一種內力卻不驚動畫面,而讓景象在讀者的情緒中恍惚成影:
“飛不越如夢塵土”--又迅速在鏡焦之外虛拉一筆:“或者雪原逐鹿”,再回
到詩感的原發點著染情調:“尚有我的身影”。主體的意欲與客體畫面相映,巧
為參照。

  有的詩畫意由遠到近,“黃昏的時候有小雨飄來,很緩慢”,以著重身臨其
境的一種立體效果,或是由景深處傳來細膩婉約的雅曲,“仿佛是鋼琴的流水一
般的旋律/慢慢地歇在路邊的亭裡”,或是由霧一般的清新情採中析出作者的朦
朧感覺,“而曾幾何時眼光開始纏綿/纏綿地如同梅子雨”,“分明地/夜露/
觸及唇邊”。這種詩需要細致的色調渲染和形象描述,讓意境在緩慢的視覺效果
中醞釀中漸漸成熟,以留在霧散後的畫面,成為唯一的主題:“我看見那顆心裡
/清晨欲墜的星辰/薄霧初散清寂的廣場/青石的噴泉邊/那一個永遠的夏日美
人”。

  有的詩很散,讀起來散在畫面上的意識的無數碎鏡。偶然一瞥,便有無數的
閃爍,如《雪青的光芒》。也許在她的詩思裡,詩歌是在變形在畫頁上的精神多
面棱體,寫得好,往往精彩疊出。她也承認自己有“發散的思維”,如同《雪野
》,形象思維在純白的畫布裡任意泛濫,描繪出引人憧憬的景色之後,詩人退一
步對畫面審視,竟突然羞愧那“自己透明的幻夢世界”,此後又憑天性的自在,
天然的自如,讓一切“遠遠地靜止為一個黑點”。

  詩之精,貴在詩眼。換句話說,詩體可以散而視焦不可以散。這點睛之畫功
在有的詩歌裡做得精巧。有的詩眉睫均在,留下一個空白,讓讀者自行用心點筆
,如《靈》,整篇詩句似斷斷續續的月光雲影在星稀秋朗的夜色中殷開,而詩人
此時“則微笑地流淚”,讓“塵砂掩去黑夜的心”之後,憑任世人最後點出那個
字。讀起來,首先需要有一個由表象走向深入的理解過程,但細細品起來,讀者
或許會終於明白詩人為何失掉那“靈”字,而心也為她“顫抖著痛”。

  從詩畫的角度來說,靜態的層次,並不強調其中的聯系和均一,所以不少詩
寫得很隨意。其中,主觀的感覺是重要紐帶,色彩在其中流動,“情懷卻無蹤影
”。靜態有其靜態的美,雖然缺乏一點動態流動的延續性,卻可以凝聚無數的一
瞬,收藏之於永恆。


【清與情】

  談到“情”字,我倒是想起另一個字“清”。

  夢冉的文字是清水,“情”則是水中的晶卵,帶著淺淡的藍色,看得真切自
然,卻是隱在清澈且深深的溪底。這種清色的情感,是其作品純正的生命力。正
如她所說的:“自然流於純感性,就是清而且與生命同脈。”

  既是清水,便有“透”“暢”二字。“透”是透辟得讓人感到清澈之中的內
涵,以各種情緒有層次地揮洒開來,隨即深深淺淺地融合於一體,韻淡而透明,
是為“透”;“暢”字在她的作品中體現為生動的意韻和流動的意識,有時也有
沉鬱的感傷,但情致蕭遠,是為“暢”。

  夢冉的清與情是含蓄的。這種含蓄,便是在清澈的緩流中顯現清淨的深情和
冷暖色,將一切復雜的情緒還原成純一的靜態,一切追求向往,在作者的情懷中
化為懷想或悵惘,“遣之不散”。有如“飄盪萬年的寂寞的風,繞過青春,一天
一天的心情。”

  也有的作品題材開闊,似乎是漫不經心地隨手寫開,“神態是閑散的”,以
至於抒情。其實細讀幾遍就可味出作者內心裡充盈的美麗悲傷,悱惻動人,如同
心中隱約“有些微雨點點”,“在很久以前的青苔邊”。令人難以釋懷,這是另
一種閑悠傷感的含蓄。

  還有一些作品顯得沖動,溢於言表,或是眷戀的《怎樣的相思》,或是哀然
的《薩克斯風的旋律》,然而仍以欲淚的幽怨收斂住筆,將淡淡的藍色婉然收回
,轉而由已及世,“生命未免太短,意義卻又早知。”從而給讀者留下透明如昨
日一般的人生,這種最自然的情感流露,宛若逝年流水的“夢中輕輕泣唱”,催
人不禁淚下,這也是一種含蓄。

  所謂的含蓄,便是可以留在“心底暗流”中那種久久不散的最自然的東西。
清澈的文字讀完了,自有溪水輕流去,而卵石依依還在。好似一股溪霧,已留在
水底,久久不散。讀者盡可用心靈去感受那份實在,而無法隨意探及溪底。正如
歌德所說的:優秀的作品無論你怎樣去探測,都不能觸到底的。


====================================
         附  錄  二                    
------------------------------------

=============
◇ 夢 冉 小 檔 案 ◇
=============

夢冉,女,杭州人,現居新加坡。

喜歡的顏色: 各種美麗柔和的色彩,尤其自然景象。
喜歡的作家和藝術家: 張愛玲,海明威,蘇曼殊等。
喜歡的文學作品: 《紅樓夢》,《飄》,莎士比亞戲劇集,古典詩詞等。
喜歡的花: 玫瑰,鬱金香,天堂鳥和桂花。 
           
夢冉從九三年初開始在中文新聞組(ACT)貼出作品直到九四年夏天,隨後又
參與中文詩歌交流網絡(CHPOEM-L)。一九九五年初參與創辦中文詩刊
《橄欖樹》,同年三月暫時離開中文網。九月回來以後,又貼出很多更加成熟的
作品。


=========
◇ 編 後 記 ◇                       秋之客
=========

  《莫明集》經過近一年的籌劃、編輯終於和大家見面了。這個選集是在一九
九四年十月經中文詩歌交流網絡上的朋友們提議,由我主持編輯的。編輯中幾經
增刪,很多朋友提供了建設性的意見並付出了精力與時間,在此謹表示感謝。

  《莫明集》編輯工作的一個主要貢獻是整理出夢冉在一九九三年初到一九九
四年底送到網絡上的全部文稿,為以後讀者查詢夢冉的文字提供了不少方便。兩
年來夢冉貼往ACT(中文新聞組)和CHPOEM-L(中文詩歌交流網絡)
的散文、詩歌有幾百篇,而且分布在幾個不同的地方,這給夢冉全集的整理帶來
很多不便。整理工作主要是得力於四月提供的收藏,並匯集夢冉本人的文稿保存
,由詩陽收集、分類、編輯、制作而完成的。目前詩陽仍在繼續收集並管理夢冉
全集文件,有興趣獲得夢冉全部收藏者請與《橄欖樹》編輯部或與直接詩陽聯系
。

  《莫明集》的編輯初衷是收集夢冉的大部分作品,做成完整的幾個文件,存
放在特定的FTP地點以供讀者索取。故而選集的第一稿從夢冉兩年來的作品中
選出了大約三分之一的詩歌與散文,由我選擇、分類、加注,後經祥子提議排列
順續,並經詩陽、木魚等幾番增刪、核對,最後由夢冉定稿。然而在編輯期間(
九五年二月),詩陽在CHPOEM-L上提議並創立了中文詩刊編輯部,並發
行詩刊《橄欖樹》。《莫明集》的大部分編輯都加盟詩刊編輯部並擔任《橄欖樹
》的編輯工作。為使《莫明集》的出版發行更加規范化,我們決定把《莫明集》
作為詩刊編輯部的特刊發行,並存放在《橄欖樹》的電腦網絡系統中,以便更多
的讀者能夠讀到《莫明集》。

    為適應出版發行的需要,《莫明集》做出了大幅度的刪簡,僅保留了第一稿
的一半左右,並在詩刊編輯部的同仁的提議下做了更完善的校對工作。目前的《
莫明集》分為詩文與附錄兩部分。詩文分篇的主要依據是其中的含義或是說我本
人對詩文的理解與感覺。夢冉文字的題材很廣,很難人為地分為幾類,加之有些
詩文寓意不明顯,所以分類時難度較大,定會有一些失誤,請讀者在研讀時注意
這一點。

  《莫明集》的編輯與排版主要由我負責,祥子和亞非負責校對,文件的最後
成型、編碼與發送工作是由詩陽完成的。祥子為《莫明集》的籌劃、分類及聯絡
文件存放處做了很多工作。此外,感謝瓶兒、圖雅和新濤等為《莫明集》提供了
評論文章,也感謝中文詩網詩刊編輯部的全體同仁對發行本刊的支持。

  最後,《莫明集》的編輯工作得到了夢冉的全力支持與合作,在此表示感謝
。

                一九九五年九月(乙亥年秋初)

====================================
責任編輯: 秋之客          編  輯: 祥 子  詩 陽   
校  對: 祥 子          制版發行及資料管理: 詩 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