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樹網站
橄欖樹文學月刊現場文化網站六香村論壇
橄欖樹月刊六香村言
主 頁|總目錄|作者索引|投 稿|討論\留言

 
     
  王寶民

讀解水煮魚



hooxi:

  水煮魚這個詞包含三個互相關聯的文本域:首先是水的文本。這是一個從未被污染的清澈的名詞集合,裡面充滿了水蚤(或者水藻)和微生物的黏液(或者年夜?)。水,如同它的各種態系(霧氣、冰面、雨、雪、雹),是不穩定的,同時也是超穩定的自足結構。幾千年來,它一直是這個樣子。考証一下它的來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務,它涉及人類最基本的生存境域和對周圍存在的剎那感覺。前工業社會的水從水井中□□而出,流到稻田和麥田裡,流到農家的飯鍋裡,它成就了婚姻和家庭的美滿,水中的夫妻以及水性揚花的風塵女子,水拉吧叉的一些詩稿被到處傳誦。大運河是古人所能書寫的最偉大的水文本,這一文物是不被保護也是不可保護的。它從來就不是文物。它不斷刷新自己的筆觸,調節兩岸的人口,引起征伐與和平的宏大敘事。水,無色、透明。然而中國文人研其以墨,遂使水變得深邃、幽遠和動盪不安。水以水書寫自己。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在書寫動作開始之前,水使自己著色,並仍然保持神秘多汁、柔順滑膩的名詞屬性(“墨水”),然而書寫的動作一開始,水的詞性發生決定性變化:它使自己帶上了形容詞的曖昧和溫暖(“水墨丹青”)。隨著書寫動作的繼續和終結,水的詞性接連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動:不可逆轉地向著謂詞化和第二名詞化(這是固態名詞,不同於液態名詞,它不再使自己臣服於水的話語,這是一種重新被構造的墨的顆粒,是水的移心化-DECENTERATE-操作,是文本向世界反抗的第一次勝利,它在以後還將獲得無數次勝利,然而這次是一個決定性的前提)進發。水完成了書寫自己和自己書寫這兩重使命,然後化為霧氣,重新回到空氣中,仿佛它從來沒有到過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是指宣紙,一個很柔軟、很親和的東方,一個自然狀態的植物重組,同時是一個舞台,水使文字在這個舞台上狂舞──東方的水通過這種方式,以不可思議的修辭策略完成了所有文字對自己的集體無意識記憶。如今我在電腦上書寫的時候,強烈感受到的那種幹枯,其實正是對水的悼念。

ofeilia: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那醉人的長江水,是鄉愁的滋味

  最大的水煮魚場面是張生煮海,水煮酸菜魚的最高境界是除了酸菜無一不酸。水煮魚之國是韓國,國旗上就是兩只咬著尾巴的陰陽魚。 

  至於“煮”,在中國還有殺戮氣,《鑄劍》中為了確信仇人已死就是把頭顱扔鑊裡煮,就象“做”字還有老大說把某某做了的用法,不光是做飯做愛,“吃”還有下棋吃子,食又和死相通。消滅敵手最保險的辦法是把他煮煮吃嘍。鄉愁也是可以吃的,吃酒。

WhydoIsigh:

  水是一種液體,也是一種介質,可以傳播光、熱、核潛艇等東西。水是好東西,人體必需品。我們表示羨慕某人或某物時,常用滋潤表示,滋潤和水有關,沒水就不滋潤。

  上善若水,及時雨,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嘿嘿,這是曹雪芹時代的女兒和男人了,現在有一種新建築材料水泥,現代人大都是水泥做骨肉。水上飄,水雲間,班若水,章閏水。

  我這人愛酸,酸菜一樣,不酸了,酸死了。

hooxi:

  “煮”這一動詞的質感映照出容器的渾圓和厚度。如同魚兒離不開水,煮離不開鍋。但我未加詳細考証,是否所有的煮的動作都依賴於鍋。我只是注意到,不同於西方的手持餐具之多,中國飲食文化中煮的容器是最多的──“鼎、釜、盅”以及更多叫不上來、打不上去的奇怪字眼。它們在古代有著嚴格的區分,你不能亂煮一通。但相對於容器的多,煮的動作卻是最簡單的、最質朴的。與煮相近的動作有“□”、“熬”等等。煮不試圖對容器中的被煮物有任何增損,它保留所有成份,“煮豆”便“煮豆”,“煮酒”便“煮酒”,“煮飯”便“煮飯”。沒有誰試圖煮水,因為水是燒開的,不是煮開的。後人,特別是廣東一帶的人,把所有的動作泯滅,通稱為“燒”──“燒飯”、“燒菜”、“燒湯”、甚至“燒鵝仔”──我真有點受不了他們詞匯的單一和貧乏!為了回避對水以及類似液體使用“煮”這一宗教般的詞匯,人們在不說“煮酒”的時候,便稱“燒酒”。“做”這一動作更加粗俗,“做飯”、“做菜”、“做饅頭”、“做土豆湯”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做愛”。這可能是西方文化對中國所“做”出的最大貢獻。西方人說:“做吧!管它呢!”(Just do it!)中國人:“火候未到,不宜動手!”(動手幹什麼?掀鍋、放菜、斟酒、革命、私奔、叛逃、殺人)“煮”給中國人帶來了無窮的智慧。中國人不“做”任何事情。

  相比於魚存在於水的空間之中,煮存在於火的時間之中。你不能著急,火候未到,是任何東西也煮不爛的。這段時間是人文時間,所謂“文火”是也。“煮酒論英雄”殺機四伏,然而人人都文質彬彬。這是一場人文主義的請客吃飯。主人和客人,都將被載入史冊。也有的東西徹底“蒸不熟、煮不爛”,關漢卿知道這東西叫什麼。這是中國土地上的一種稀有資源。現在沒有什麼能夠如此頑固了。無須太多的時間,部分東西就已經徹底“爛”了。現代人不“煮”,他們沒時間。

  中國歷史上只有一個人對“煮”這一動作做了令人絕望的形而上考察:“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徹底揭開了“煮”這一動作內部所蘊涵的暴力和悖論。在這裡,“煮”的動作開始變質,向“煎”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容器也開始由渾圓而扁平,什麼也盛不住,什麼也擋不住,你只有拿著一種特意為“煎”而發明的工具不停地攪動,以防止被“煎”之物向著四面八方流散,徹底從內部解構這一更加粗暴的動作──不用我多說,看過或吃過煎餅果子的人馬上就領悟了。

ofeilia:

  從語言學上就可以看出來”魚”字通”欲”,是人欲望的象征。淺層次上來說是人的口腹之欲,這是人的本我的需要,人處在口腔階段的需求.中學課本上就學過:”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這裡”魚”作為一個東方的象征意象,是含蓄的.我們從”魚傳尺素”這樣的詩中更可看到,魚從欲望的直接象征物轉而成為欲望的載體,古人喜歡托物言志,思鱸魚之美便棄官回家,無非是怕直接說不幹了皇帝要殺頭,所以弄了個幌子,顯自己風雅又戀舊.還有一層象征意義,美人魚,為什麼不是美人豬,美人牛,美人狗呢,顯而易見,魚是榮格說的集體無意識的積澱物,是性幻想的象征物.安徒生整理西方傳說塑造的美麗善良的形像.現代中國受西方影響,武俠小說家古龍寫了一個活潑頑皮的”小魚兒”,只是性倒錯地把他寫成了一個男身。所以有人認為身邊女人如雲的古龍可能是個GUY,並因此造成了酗酒縱欲的一生.這還待考証。

──2002年1月10日選自“呼吸”網站

責編:馬蘭

 

 
     
 
主 頁|總目錄|作者索引|投 稿|討論\留言

橄欖樹文學社發行。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印。
(C)Copyright by Olive Tree Literature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web site is maintained bywebmaster@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