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
橄欖樹文學月刊◎ 二零零一年一月期
編輯:沈方

﹒路 離﹒
自  述


  女,七二年生於上海,童年奔波於津滬兩地。八七年到北京,住讀於西北郊的一零一中學。此校是後來名揚天下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學校外景地,校園由平房土地和臭河溝組成,路離一時感覺從繁華都市來到僻靜鄉村。

  少年路離對北京從陌生到迷戀用了一年時間。北京文化氣息濃厚,極對路離口味。而且一零一距領人文風氣之先的北大僅三分鐘自行車程。路離天天流竄於北大學生食堂,圖書館和三角地,晚上以學習為名到通宵教室佔座,然後潛至草坪傾聽校園及流浪歌手彈琴歌唱,感覺無限美好。同期,開始和某同學溜到本校空置的教室內各踞一半黑板寫詩,相互吹捧。對自己寫的詩唯一能留下印象的是“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死亡率,我願意做一個被狼唇吻過的孩子”。“狼孩”路離也曾經熱情萬丈地一天換一期班級黑板報,在號召大家努力學習的內容中夾帶“私貨”,後因發現沒人關注此事便悄悄作罷。

  大學路離繼承母業學習日語。對本專業毫無興趣,受三毛“逃學為讀書”之名言激勵,每天躲在帳子裡看書,伴隨“磚頭”收錄機中放出的震耳欲聾的音樂如醉如痴。那時路離青春年少,思想激進,對小說嗤之以鼻,對哲學五體投地。閱讀書目全是艱深的西方哲學著作,以一知半解一些晦澀的名詞和理論為樂趣。路離當時已呈現出“生活在別處”的傾向,把閱讀書籍剩余的精力統統投入到上選修課中去。只要時間不沖突,有關音樂哲學經濟文學的選修都去。於是乎路離白天在宿舍神遊千裡,夜晚在教室集中精力。青年路離還迷戀上了西方搖滾樂,最初追求時髦熱愛“重金屬”,聽得生理上出現頭昏腦漲的不良反應後才定下神來端正思想,認清反叛不在形式而在內容。

  青年路離畢業後的目標是賺錢,路離認準了掙錢換取自由才能實現理想的硬道理。盡管那時路離找不到理想,理想──即想做什麼今後要做什麼是長期困擾路離的一大問題。路離掙錢既投入也不投入,說投入在於幾乎把吃飯睡覺以外的時間全花上了,說不投入在於天天計算著離掙夠錢可以不用再拼命還有多長時間。結論是必然的──錢沒有掙夠的時候!幾年過去了,路離對鏡觀看爬上眼角的細細紋路不禁感到黯然神傷。路在何方?一個聲音號召:在別處。於是,上個世紀的最後一年,路離收拾行囊跟隨潮流奔向異國他鄉加拿大,並且改了行,向高科技領域計算機行業邁進。近一年之後的春暖花開之際,路離從電腦程序作業中抬起頭來回顧二十多年的生活,開始了一次深刻的反省:我這樣忙東忙西到底要幹什麼?生活不會永遠在別處,生活到底在哪裡?我還有多少時間?就這樣,公元二零零零年五月份路離終於痛下決心開始小說創作。路離的小說全部投稿於互聯網,有幾篇被傳統媒體看中,其中一篇發表在《山花》,另一篇即將刊登在《天涯》。

  路離的生活不在別處,就在寫作之中。路離向寫作的各位同仁致敬!


(2000.12.20)■

[ 主 頁| 作者索引 ]
橄欖樹文學社發行。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印。 © Copyright by Olive Tree Literature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web site is maintained by webmaster@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