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聲】
橄欖樹文學月刊◎ 二零零零年三月期
編輯:嚴韻

劉秀美
一個女人的故事

  她雖其貌不揚,可是認真地生活,努力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在家如家庭主婦侍奉婆婆之生活起居,而且如職業婦女般,每日忙裡忙外,下班後,常因要幫婆婆洗澡而來不及上課才遲到,就為了要讓自己的頭腦繼續活絡起來,不要自己步入中年的年紀而和社會有何脫節情形。所以從星期一有時有研究社的課程,星期二,下午跟同事調班去參加家庭防暴法的訓練研習會,星期三,下班即去參加道教誦經團誦經,星期四休息一天,星期五即上母姊會,星期六也要誦經練習,星期日上午 9:00 - 11:50 上網際網路,一星期可說過得很充實沒有虛度,這種感覺真好。

  才不像早幾年的情境,是從早上忙到晚上一再地兼差賺錢,只為了不想落人之口譏,笑稱此人專門倒別人會,而硬著頭皮撐下來近200萬元的債務,壓得我已喘不過氣了,那知那一口子非但沒有安慰之意,竟然還落井下石的冷嘲熱諷一番,但她並沒有因為被倒會而懷憂喪志,倒是另一半的誤解、不體諒,又懷疑她與另一位男人有一腿,讓她重重打擊,有想過以結束自己來解脫一切凡塵俗緣,在要去淡水河畔之車途中,才覺悟到,在這世上還有誰值得讓她留戀不走的呢?有也只是對不起已是73高齡的老媽和四個未成年的四千金,並未盡到為人子女的反哺之恩即結束自己,讓白發人送黑發人之悲發生在一位早年即喪夫、喪子,含辛茹苦的寡母身上,教她老人家情何以堪呢?還有四位未成年的千金又該由誰來接手呢?一切的一切把她從混亂的思緒中,慢慢地理出一條大道之路,繼而想到此人傷我那麼深,根本不值得我為此事和此人再默默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而結束自己生命。可何況他也未必就會發現是自己的猜疑心作祟冤此自己的另一半,反而會認為另一半一定有對不起他,所以才會畏罪自殺的,死好!有何大驚小怪,而且死了一個老的,再娶個幼齒那不是更好嗎?

  從那次後雖小吵大吵不斷……可是我已從中練就一身自救的絕頂功夫,即是吵架時即跳開現場,不和他正面起沖突,就會平息下來。法律老師告誡我不要心存希望老公會有改變之實,反而可以自己改造一番來影響他,而且我已經慢慢的從挫折中學習到一種超情緒的跳脫法,即是生氣時的對話不會重復地想它,讓自己盡量不要生氣,盡量想好的一面,而且生氣吵架後回歸本來的氣氛很難,就跳離火藥現場,去看場超爆笑的電影或去KTV大唱卡拉OK,讓不好的情緒發泄出來,哭笑都沒有關系,等氣消了,回復本來和和氣氣了,再回到家中,看到人也要表現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麼事一樣。雖然話說得非常輕鬆無比,可也要一番折騰自己的性情,才有可能徹底改善此種看似沒有大不了的低氣壓,而提升自己性情穩定高氣壓,而藉工作忙碌、上學之勞累,而盡量不要去想太多了。因為現在的我只想好好的上班和上課,其他都是其次的。

  昨天為了好久抽不出時間回娘家去瞧瞧老媽,所以星期五替同事代了一晚的班,下班後洗澡完到坐車地方已經是11:30分了,連夜趕回台南娘家時已是3:30凌晨時,叫了媽開門後進去再睡,睡到9:00多才慢慢醒過來。老媽從年輕時即養成的早睡早起的習慣,已經在廚房弄好了早餐在等我和兩個千金起來享用呢!回到娘家我就是女王似地輕鬆,那倒不是我回娘家的強烈理由,而是心想老媽早年喪夫喪子已是夠不幸了,如果拉拔長大的女兒一個一個嫁出去就沒有再回娘家的話,那就太說不過去了。雖然家中有兩位兄長,可是大哥身處台電,上班遠在恆春,回家也是假日才有的事,大嫂也要上班也不常回,二哥住在附近並沒有和老媽住在同一房檐下。還好老媽身體雖手部有因長年操勞田中之勞務而舉不起來之苦,和糖尿高一點,其他的都還挺硬朗的,只是站起來有點不穩,那是因為血糖過高的關系。所以我現在如果有空也會不顧一切阻力回去看她老人家,在她老人家的身上,看到我國傳統中,對一位婦女從少女期到已婚期至喪偶期至中年期至老年期的種種的迫害,媽卻都一一地忍受排除萬難到如今,所以在我有生之年,除了有空多多的回家去看看老人家陪陪她道家常,讓她在老年能不要因自身的環境(一個人獨住)而感到身後淒涼。看到媽媽本身照顧得不錯,個性又不會鑽牛角尖而自唉自怨的,她自己不會覺得有何不好,倒是自己回到家中來,看到自己的婆婆被我服侍得好好的,就有一股為自己的娘親叫屈,為什麼自己養大的女兒卻要去服侍別人的媽咪,而不能留在身邊陪伴呢?

  這種不公平的理念一直圍繞在我腦海裡,為什麼女人一結婚,就必須和娘家的人隔離而不能共同生活在一起呢?百思不解有何解決之道,現在的我也只有多多利用電話問候媽咪,以及一有空暇或例假日即沖回家陪伴她老人家了。不然還有一種一勞永逸的好方法就是全家搬回北港祖籍,可以就近照顧她老人家,而且婆婆也會因為老鄰居皆在北港,天天有人串門子,而生活多採多姿地過日子,才會生理、身體各方面一天天健康起來,不是一舉數得嗎?可是目前較困難是小女兒才上國小三年級,而且婆婆行動不便照顧,老公的頭路在台北縣,其實那些如能克服的話都不是問題,只怕我老公的心態是會如何地去看待我那強烈的思母情結。尤其是寡母獨立撫養三個小孩的辛酸,以及親朋好友鄰居各方給予母親種種的限制和壓力,非本人親身體驗,是沒有辦法感同身受的。而且家中的兩對兄嫂會以為是他們照顧不周,以致於讓小妹你會覺得有照顧母親的責任。

  應該是人越年長就會越想去完成以前從來沒有間斷的責任和義務(反哺恩),現在想來以前為了這個家付出的青春和心血以及辛酸,都不及媽咪為我們兄弟姊妹五人的付出的一半,就心虛地想沖回去告訴媽咪,媽,非常對不起,當初沒有聽你老人家的好言相勸,以致於現在受苦受罪。我老公也是不加珍惜,全是自己的無知找來的,怨不得誰。只有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做好自己份內工作,寄情神明能保佑母親大人身體健康、生活愉快,天天無憂無慮的過日子。

(1999.11.28親筆於台北家中)■〔寄自台北〕﹝本文段落為編者所分﹞

[ 主 頁| 作者索引 | 散文總目錄]

橄欖樹文學社發行。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印。 © Copyright by Olive Tree Literature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web site is maintained by webmaster@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