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聲】
橄欖樹文學月刊◎ 二零零零年三月期
編輯:嚴韻

簡瓊芬
一個女人的故事


  民國43年,父母結婚當天即提著行李北上到台北板橋租屋處,開始小家庭的生活。所謂小家庭即一個房間,其他客廳及廚房是公用,廁所需到隔壁房東家。



  第二年哥哥出生,45年我的出生,47年父親需入伍服兵役,雖年已29,卻是祖母寵愛幼子,年年辦緩征的最後結果。兩年中我不知母親帶著兩個孩子如何渡過,但經歷過的八七水災(48年)卻是母親口中念念不忘的事。(記得那晚,整夜雨癒下癒大不敢闔眼,第一次聽到裡長沿著巷弄大聲告知,因地勢較低有淹水之慮,請大家小心。第二次告知需遷移到附近的縣議會避難,這時水已進入家中,聽到左鄰右舍出門避難的聲音,也聽到一家大小爭吵著,要帶棉被、衣服、米、烘爐、木炭等的聲音。但母親想到兩個幼子怎麼帶,只好把椅條搬上床兩張合並,三母子坐在椅條上以免淹到水,卻被淚水淹沒。周遭沈靜了,但雨仍未停,不知過了多久,父親的同事因在縣議會看不到我們,再回頭尋找,接出一家婦孺。)而在我的記憶裡,只有在一大空間裡,很多人同住,席地而眠,煮飯的時間,各自的烘爐都在冒煙,而我只能不停地咳嗽和哭。



  父親退役後,民國49年母親生了一對龍鳳胎,但母親因一場大病身體大不如前,50年又逢小偷光顧,我的家成了政府的低收入戶,可到教堂領面粉及糖果,鄰居們會另眼看待,但母親做的饅頭及煎餅(教堂的面粉做的)卻是廣結善緣的好東西。待母親的身體康復後開始到工廠工作,照顧弟妹是我和哥的責任,母親出門前會把牛奶泡好,用棉被保溫,要我們注意10點給弟妹們喝,喝完奶換尿布,在把尿布拿到門前的水溝洗幹淨。母親在水溝旁及後門邊架一支竹竿,剛好是我的高度,把尿布洗幹淨,晾得平整,來往鄰居的夸獎,令我沾沾自喜。



  直到哥哥上小學,母親才離職,改拿手工回家做,曾做過塑膠花、縫雨傘等多種工作。印象最深刻的是打圖釘,一手拿片一手拿釘放在模型上,用榔頭一敲,即是一顆圖釘。這個手工做很久,記得我放學後母親起身煮飯,我就接手做到吃飯。



  童年的生活很困苦,但父母沒有讓我們餓著、凍著,現在回想起來,讓我非常感恩,卻也在我心中種下了錢很重要的種子。小學五年級暑假即到工廠打工,工廠的小姐們(約17、18歲)大多沒上過學,穿著漂亮的衣服,午飯後,水果及零食是我沒見過的,領薪水時,厚厚一疊的百元鈔真令人羨慕。心想,我若從這時開始賺錢,那家中的弟妹(54年又增一小妹)也能吃到這些平時不易吃到的東西,又能幫助生活,平常為生活費不足而爭吵的父母應該也可改善。同年哥考上初中,學費1100元,父親每晚算著還差多少,看在眼裡,更讓我下定決心不繼續升學。國小畢業後雖是國中第一屆,免聯考,學費亦少很多,但仍不願升學,從此投入社會,除了賺錢還是賺錢。



  在一般工廠裡,深感同工不同酬之不平等,即使工作能力再好,因年紀及年資的關系,賺的錢不均等,跳槽了多種行業後,轉到成衣廠論件計酬,才平衡了努力的價值。領薪水是我最期待的,交給父親規定的錢,分別給弟妹零用錢,自己所留的偶爾還能為弟妹們帶些零食及新衣服,當初的理想目標,達到了。



  20歲,有人初入社會,我卻長期出入工廠,看盡了一部分人的人生百態。自己也為自己規劃未來,尤其在異性朋友中,只要感覺對方似有好感追求的舉動,即理智地分析,同行業不要,因有機會一輩子同行,增加吵架機會;有田地也不要,因自覺沒有能力種田;與公婆同住者不要,因聽太多婆媳問題。有些別人認為條件很好的男人被三振得莫名其妙。



  23歲總算遇到一位條件符合的,年輕即北上工作,當時與人合伙做生意,既然事業在外,婚後不可能回南部與公婆同住,與人合伙不用參與,家中又無田地的理想對象。婚後仍工作,賺錢貼補房子貸款,三年中生了一兒一女,心想辭了工作回家做家庭主婦,心中的藍圖是溫暖的家,孩子的嘻笑聲。



  天不從人願,第四年,外子起了自己創業的念頭,而且已規劃了很久,退伙後在家休息一個月,籌備自己開工廠。(凡事起頭難,夫妻本是一條心,)種種說詞,讓我不得不又投入另一個不見天日的世界。



  初創二人工廠,外子負責業務、技術員,我負責助手、包裝員、接線生、煮飯,若外子出去送貨,我就全包了。不久小叔北上幫忙,兩年的摸索及學習,第三年收支平衡,第四年面臨工廠遷出住宅區政策,硬著頭皮貸款買廠房,又怕搬家會影響業務,又逢幼女跌倒頭部受傷後遺症,半夜跑急診室是常事。而外子為了貸款壓力,工作更加努力沒有假日,若有假日又需陪客戶打牌或陪小叔去看台北的世界,輕鬆輕鬆,無法參與照顧小孩的工作。白天要幫忙工作,晚上不敢放心睡覺,身心俱疲。


十一

  曾經有一段時間,因體力透支,精神又無法得到紓解,只能想到以死來解脫,曾自己一個人到碧潭風景區,打算不回來了,但想到子女往後去處,若跟隨公婆那是不可能的,因大伯夫妻吵架分居,婆婆即打聽鄰居有誰要收養小孩,若大伯夫妻離婚,要把孫女送人扶養。若跟隨我父母,憑什麼我的父母要為我收拾殘局。想想自己選擇的路,自己生的子女,自己不承擔要丟給誰,回到家中,埋首工作,但無任何心情可言,只有一個念頭日子總會過去的。


十二

  有一天抬頭看供桌上的觀世音菩薩,慈眉善目,似乎了解我的心情和處境,心想若觀世音菩薩真的佛法無邊,請讓我笨一點,對周遭環境沒感覺,或變聰明,有能力改善周遭環境。現在回想起來我是變聰明,因為我開始不介意小叔說我是不好的嫂嫂,我也不介意外子打麻將多晚回來,只要有休假,我就帶著兩個小孩,背著背包,到書局看書,到陽明山賞草(因不喜觀花季上山),到關渡宮的堤防上看招潮蟹,到青年公園放風箏,或到百貨公司買換季的衣服。我們坐公車出門,搭計程車回家(因下午小孩累了,常在半路上睡著)。長大一點時,也曾三個母子上阿裡山和玉山看日出,兒女上國小時我們還出國到日本玩得不亦樂乎。我不追求表相的幸福家庭,我告訴自己,若缺少一員可行嗎,事實証明照行不誤。


十三

  人生的轉變慢慢進行,偶然間認識一慈善團體,証嚴法師開創的慈濟世界,由一群家庭主婦默默推動濟貧教富的理念,還要在東部蓋一座大醫院,做直接救人的工作。這個訊息引起我的好奇心,女人除了家庭,還可以為社會做這麼多事嗎,是真是假,讓我有一探究竟的沖動,癒了解、癒想投入,但外子怕我被騙還親自走訪花蓮一趟。外子雖認同佛教團體做社會工作,但礙於家中事業仍需我幫忙,那有自己家中工作不做,出去做義工的道理,來反對,經極力爭取、協調,以假日才去做義工、平時不影響工作,取得共識。


十四

  這時的心情是快樂的,因無所求的付出無得無失,而且在訪貧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仍屬幸運的,因有健康,很多家庭因失去健康或主要經濟來源中斷,致一家庭從此拖垮,貧病交迫的日子無語問蒼天。慶幸自己雖曾處於女兒生病時的無奈,但尚有經濟支持,外子雖無法分擔照顧之責,但經濟上基本需求沒有中斷,想想也實在感恩。


十五

  今年三月外子因感染肝病,治療期間深感健康的可貴,毅然決然地結束20年來的事業,現無事一身輕,又逢921大地震,深感人生無常,更需把握有用的人身及時間。適逢社區大學開辦,有此機會充實自我,體會另一段人生,對未來仍有計畫,但此時仍願給自己一段沒有壓力的時空。有此因緣,對過去44年來回憶種種,雖執著於小愛但無悔,待充電完成又是一條大愛的康莊大道。

(1999.12)■〔寄自台北〕

[ 主 頁| 作者索引 | 散文總目錄]

橄欖樹文學社發行。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印。 © Copyright by Olive Tree Literature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web site is maintained by webmaster@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