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月刊總目錄
本期目錄





@1999/02

吳晨駿

  《橄欖樹》無疑是一份很好的漢語電子文學刊物,假如排除了由於網絡傳播所帶來的局限。這種局限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作品的版權。文學作品在網絡上可以廉價地復制,這對作品的版權是一種侵害。二、作者的稿酬和讀者的有償閱讀。假如讀者的閱讀是無償的,那麼作者就始終得不到寫作的勞動報酬,這兩者是相關的。而同時,讀者長期的無償閱讀,就極易使閱讀變得漫不經心,失去了閱讀的應有的意義。這些也罷了,1995年創刊的《橄欖樹》卻要在網絡上辦成一個開放性的文學刊物,與紙印的刊物相抗衡,其困難就可想而知了。為此,《橄欖樹》提出重點推舉文學新人的策略,或許可以抵銷一些網絡的局限,但當新人成為舊人之後,誰能擔保當初是“新人”的“舊人”不會去考慮“版權”和“稿酬”呢?所以這對嚴肅的寫作者來說總是一種困惑。我在和瑞典的萬之先生通信時也說起過這種“困惑”。他是我極尊敬的老師之一,文學刊物《今天》的主要編輯。他的主張是讚同網絡刊物,並為之叫好的。他相信讀者的存在和讀者的重要性,他是樂觀和積極的。也許我的困惑真的是沒有必要的,這從《橄欖樹》每月有十幾萬字的發稿量,而且質量不下於紙印的文學刊物,可以得到明証。

  我想說的,也許,我更想在這個短短的編者短語裡說的,是《橄欖樹》的主編和編輯們。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的行動體現著當今文學所必須具備的品質--獻身精神和理想主義。他們辦這份網絡文學刊物完全是義務的,是被對文學的熱誠所驅使,而非為利益。因為《橄欖樹》除了向讀者提供優秀作品,並無任何利益可言。這似乎與商品社會的特征相悖。但文學,尤其是“嚴肅”文學,若想保持它的活力,所要做的正是--拒絕自身成為商品,拒絕社會使之僅僅成為商品的企圖。如果從這一點來看,不但萬之先生的樂觀是正確的,而且《橄欖樹》的編者所付出的努力就是完全得當的和終究會有極大收獲的。我衷心願望《橄欖樹》成長為一棵文學的大樹,枝葉繁茂。而我作為它曾經的編者,也將感到莫大榮幸。

  在此,遙祝《橄欖樹》的讀者和作者們,春節好,新年吉祥。



▲ 回本頁首
● 返回主頁

橄欖樹文學社發行。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印。 © Copyright by Olive Tree Literature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web site is maintained by webmaster@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