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聲】
橄欖樹文學月刊◎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期
欄目編輯:祥子、馬蘭

伍恆山

沉 冬

  冬天永遠是個沉悶的季節。城市的冬 天更沒有任何特色可言。我騎著破舊的自 行車從辦公室回家,越過行人擁擠的馬路 ,從灰塵彌漫的空氣中抽身而退時,我已 忘記了我該做什麼,我只是盲目地隨著人 流向前行進著,到了該折進小胡同口時便 順當地拐進胡同,只是思想停止了活動, 意識全然一片空白。當將自行車停在院子 裡,將鎖鎖上,抖索著打開房門時,我才 逐漸恢復知覺,知道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知道馬上要做些什麼了。我打開門,迅速 鑽進溫暖的留有飯的香味的自己的家裡, 一顆心才真正放下來。我喝了一杯開水, 仔細地考慮了一下晚上該做些什麼可口的 飯菜,兒子馬上就要回來,一天的中心活 動也就該開始出場了。兒子的飯菜是我最 關心的事情,如果沒有招呼好兒子的飲食 ,則這一天的光景就十分難過,不知上輩 是怎麼將我們帶大的,到了我們這一輩, 帶大小孩,就幾乎是一樁十分難以勝任的 工作,要麼為小孩的不肯吃飯夫妻倆可以 吵得翻天覆地,要麼就是為了長輩的溺愛 孫兒家庭陷入不休止的明爭暗鬥之中,其 實做小孩父母的我們其溺愛程度自並不較 做我們長輩的對孫兒的溺愛程度淺,只是 我們平時並不自覺罷了。我們只有一副眼 睛,那就是專尋別人短處而照顧不到自己 的眼睛,因此我們往往在最親密的行為中 忽視了自己的行為和舉止,而在需要評論 和仲裁的事件中做了無意中的獨裁者。人 的冷漠、自私與高傲,幾乎與冬天的情形 差不多,即使是兒女,在許多方面對父輩 的態度表現得並不比冬天之於人類的行為 遜色多少。冬天就是這麼個只顧自己快意 而不顧他人酸寒的冷酷的角色。人在它的 面前剝除了幾乎所有的偽裝,而變得毫無 自衛能力,就像年老的長輩在有著健全體 魄與堅強意志的兒女的面前永遠是一個受 傷害的角色一樣。

  我做好了晚飯,熄滅了爐火,正等著 兒子的歸來。窗外有幾縷殘陽曬在蒼白的 牆上,呈現一片粉紅的色調,風搖擺著光 禿禿的樹枝,發出尖銳的響聲,似乎要將 這些樹連根拔去,冬天的殘酷在冷峻的風 中真正得到體現。我漠然地看著窗外陰沉 的景色,心裡沒有任何思想,只知道這個 冬天更加冷,更加沒有生氣。我將廚房打 掃了一下,就走到臥房,臥房裡擺滿了書 ,一張舊式桌子擺在靠窗的位置,我從零 亂的書桌上抽出一本書隨意地坐在床邊看 ,天氣十分冷,我看得並不認真,印象也 並不深刻,只記得仿佛有一個十分美好的 故事正在生成,是書中不需要土壤的那種 ,甚至於不需要季節,更毋需有什麼陽光 和空氣,它就在人的心裡萌生,然後長成 ,這個故事我記得並不止我一個人喜歡, 好像有不少的花季少女都對它的結局表現 得如痴的瘋狂和熱愛,似乎這個故事正是 為她們那些年輕的女孩子們所準備的,因 為只有她們才會相信這樣的故事可以成功 ,而且可以結出意料不到的歡樂果實,她 們的心中其實是為幸福所充溢著,是如此 的潤濕,使她們的眼睛看不到現實中的情 景遠比書中更無聊和乏味,因此積久形成 的她們的心目中,都有這麼一個美好的希 望,希望書中的人們都異常幸福和快樂, 色調要明快,結局要歡樂,這裡沒有悲哀 的眼淚,幸福的眼淚也許可以,也只有在 可以使人心醉的場合才能出現她嬌倩的容 顏。然而在我並不適宜,我已經不需要這 些用七寶樓台疊架起來的幻想了,雖然我 也是喜歡它的,因為誰都無法拒絕對一個 也許是兩三個美妙的人物和一個充滿幸福 的溫柔的故事和一個美好的結局的憧憬, 即使明知道做不到。我們姑且將這個夢留 著給那些美妙的花季少女們,讓她們暫時 陶醉,而得到心靈的放鬆。我看著書,看 著書中的結局一步一步地接近完成,心中 似乎也有些滋潤的意味,因為畢竟我曾經 年輕過,我的身體內也一樣流過年青的血 液,也同樣做過少男少女們美好天真的夢 ,當時雖不如當今的繁華,但對於幸福的 願望一樣不比如今的少男少女們少,甚至 更加純潔和充滿健康的情趣。

  我於是從那未完成的結局中脫身開來 ,我又從零亂的書堆中找到一本書,那可 是一本較為古老的書,上面有著古怪斑斕 的花紋,我喜歡這種斑紋,因為只有這種 式樣才能襯托出古代高貴的身份,而且書 中散發出的古色古香的氛圍足以使書痴們 陶醉。我攤開書,書中的文字雖然不很分 明,就著殘陽下的微光,還是看得出書中 斑駁的古韻,這個故事十分簡朴,卻更加 使人感動,這是一個古代哲人胸懷仁愛的 一段故事,我們且從古代斑駁的痕跡中將 它帶回到現在。主角是戎夷,是發生在上 古的一個殘酷的冬天。

  戎夷離開齊國到魯國去。當時正是嚴 寒季節,大雪封山,原野一片茫茫的白色 閃耀,光禿禿的樹枝上結滿冰凌,倒掛在 空曠無人的廣漠的長風中,雪團雪花攪作 一起,漫天飛舞,怒吼的風是如此的淒厲 ,使得原野上一片空白,除了偶爾見到有 一個兩個黑點鑲綴在漫長的霧朦朦的霰雪 飛舞的風雪之途外,其他則一無生動之物 ,見不到有任何活動的氣息,真正孤絕蕭 條的景象。魯國守城的士兵看看西邊的天 氣,沒有西下的殘陽這是肯定的,而有沒 有人再進來或出去也差不多是可以肯定的 了,城外的道路都為齊膝深的雪所覆蓋, 城裡的街道冷冷清清,不見有人活動。守 門人的鼻子差不多凍成一根冰棍,嘴巴裡 呵出的熱氣剛一離開身體,就變成了冰冷 的霧氣,兩只鼓脹的腳似乎離凍成冰塊相 差無幾,於是靠著僅有的一點活力,他們 一個個一個勁地跺腳,噗噗的聲音在空洞 的風中顯得格外空洞和悠長。

  “喂,伍長,該下崗了吧?你看天都 快看不見了,不會再有人進城來了。我們 早點回去暖暖腳,不然這個腳看看是該報 廢了。咳,這個鬼天氣,實在是要人命呢 。”說話的是一位五十開外的老年士兵, 他的身體瑟索著,幾乎難以再抗拒這場寒 冷而嚴酷的大雪。那個留著一把板刷胡子 的壯年伍長聽到老年士兵的申請,再看看 天色,幾乎是看不到到了什麼時候,也許 該收工了,也許還可以站一個時辰的崗, 然而特殊的職業碰到特殊的天氣情況,便 也只好實行權宜之計。於是,伍長手一揮 ,“收工!”然後兩扇大門齊齊闔起,頓 時城裡城外就變成了兩個世界。一個世界 是留著給夢中的人的,那是城裡人的世界 ,另一個世界是留著給那些滯留在原野上 奔波的遊子的,等待著他們的是漫天的風 雪,寒冷徹骨的黑夜,以及命運的遊戲與 殘酷的死亡。

  當戎夷帶著一位弟子趕到魯國都城下 時,城門正剛剛闔上。戎夷甚至還能遠遠 地聽到那沉重的關門之聲。可惜差了一步 ,門闔上了,今天是永遠地闔上了,再也 不可能將他打開。這一扇門也同時結束了 戎夷奔波的艱辛。師徒二人只好住宿在都 城下的郭門外,他們有一輛馬車,他們就 安置在馬車內。隨身帶的幹糧也正好吃完 ,計劃到城裡去趕上吃一頓飽飯,可是為 一樁小事耽擱了一下,便得到了關在城門 之外的懲罰,望關門兮千裡,他們只好對 著黑漆漆的大門垂下他們高傲的頭顱。長 時間辛勤的奔波,戎夷非常累,連那個年 輕的弟子也剛一趁勢躺下來就迅速進入了 寒冷的夢鄉,戎夷忍著飢渴,也不得不歪 斜地躺倒在馬車的座位上。戎夷穿著一件 粗棉大襖,在零下近二十度的北國夜間這 件棉衣顯得委實太單薄,戎夷凍得睡不成 覺,加上體內極需要養料,使得他反側難 眠,同時酸風鑽入他身體每一個可以乘虛 而入的空隙,使得他身體禁不住一陣陣地 打顫。年輕的弟子不一會也凍醒了過來, 他也抵擋不住嚴寒與飢餓的襲擊,過早地 結束了甜美的夢鄉。天漸漸地進入夜的深 處,無端的冬風不停地從車篷的縫隙刮進 來,寒意刺骨,使得衣裳單薄的戎夷師徒 二人顫抖著縮做一團,互相擁緊著以利取 暖,但寒冷的北方冬夜的大雪覆蓋了所有 幸存的夢想,兩人漸漸地凍得麻木,腳已 頂住車箱的底部,不知怎樣挪動了,似乎 與車箱底部連在了一起,手套在各自的袖 筒裡,卻也感覺不到什麼暖氣,整個的身 體已不再抖戰,只剩下兩個鼻孔絲絲地冒 出一些殘存的熱氣,其他地方有如木強的 雕塑,已不再是生人的模樣。

  戎夷眼看著如果就這樣下去,兩人均 難免幸存,惟一的辦法是犧牲一人以保存 另一人的生存,然而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弟子正當青春之年,尚未多嘗人生的滋 味,如此瞑目而逝,似乎於人生的經歷缺 憾太多,未免不近人道。然則另一個選擇 即是自己去死,成全弟子的幸存。戎夷委 實於此太難割舍,倒並非太珍愛自己的生 命,而因為他是一位有救世濟民抱負的大 仁者,他與辭諸侯不為而耕諸野的伯成子 高、股肱周室輔翼成王而致太平的周公旦 齊名,而地位遠不及伯成子高、周公旦, 所以致其名而與伯成子高、周公旦齊者只 是一個仁字。仁者愛人,愛人者,愛天下 蒼生也,戎夷的抱負是愛護蒼生,致天下 於太平,戎夷又是一位有仁愛之心,且具 有非凡才幹的國士,因此他的生命是十分 寶貴的,不容輕易的浪費,然而處此境地 ,只有生或死可供選擇, TO BE OR NOT TO BE, 生存或者毀滅,莎士比亞的名言正好合適 這個場合,怎麼辦?戎夷想到自己一生的 計劃、抱負即將付之東流,心情之委曲難 於決斷足可在一剎那間的念頭中得到千百 次的翻騰倒轉,酒入愁腸,化作英雄淚, 可惜這裡沒有酒,如果有酒,豈不會令戎 夷要大大地把酒仰天長嘆一番呢?

  戎夷猶豫著對弟子說:“你將你的衣 服給我,我就可以活下來;我將我的衣服 給你,你就可以活下來。我是國家傑出的 棟樑之才,國家和老百姓需要我做很多事 ,如果我一旦死去,國家和老百姓就會受 到很大的損失,我為天下蒼生計,我應該 珍惜我的生命,所以我絕不能死。對於國 家和天下來說,你是一個無足重輕的人, 是一個不肖的人,不必珍惜自己的生命, 你應該把你的衣服脫下來給我,讓我活下 來,以便為天下國家做更多的有益的事情 。”弟子在生死關頭,卻也感到生命的可 貴,他並沒有為老師和長輩犧牲的習慣和 義務,也並未為俗世的道德所束縛而搖動 ,即使是師傅在前,但該將自己的生命交 出去的當頭,也並沒有從容和慷慨的大度 ,他說:“既然我是一個無足重輕和不肖 的人,我又怎能使自己變得高尚起來,將 衣服脫下來送給國家傑出的棟樑之士呢? ”這話倒確實實在,沒有廢話,因為從道 德的角度來說,一個品質本來不怎麼好的 人,要想使他變好,絕非易事,要想在生 死關頭讓那些自私到頂的人自動地放棄生 命,自然是辦不到的。與狐謀皮,再和善 的狐貍也不會答應,因為事關切身,斷非 空言所能濟。戎夷雖然是仁者,他的不死 是為了將來大多數的人的幸福與安寧,然 而即使目的如此地高尚,在這樣的場合, 這樣的地點,這樣的情境下,作出戎夷這 樣的打算,不管怎樣說,也不能不說是作 為私德上的一種不可饒恕卻又在情理當中 的缺憾(即後人所說的“不義)。戎夷在 勢不能兩全的情況下,也只好長嘆一聲, 說:“唉,我所要實行的‘致天下太平的 仁道’大概是不能成功的了!”說完,脫 下自己的衣服給了弟子,自己只剩下一件 單衣,在零下二十余度的風雪之夜,戎夷 就如此從容地逝去了。弟子因此活了下來 。

  這是一個十分悲壯的故事,我當時看 了覺得十分的感動,甚至因此而差點痛哭 流涕,這回又看到了它的從容就義,內心 的悲壯之感填然充塞,而充實於天地之間 ,有如孟子所謂的浩然之氣,沛然塞於蒼 穹。後世的評論家對此作出如此的判斷道 :“要是說戎夷一定能使國富民強,這也 許在‘是’與‘不是’之間,今人不能預 料;至於他的那種欲利益他人的思想所能 達到的程度卻是再也不能增加的了,他已 經達到仁愛思想的最深程度了,所以最終 能夠以自己的必死來表現出他的仁義之心 。”這個故事襯之以冬天殘酷的氣候,使 人於百無聊賴之中,感到有些所謂高尚的 情感產生,這種產生是潛伏於心底的悸動 ,雖然本色甚為鮮明,然而處在如今魚龍 混雜的世界,很少有是非的時代,卻是一 個較為艱難的判斷。而就故事本身分析, 戎夷的“不義”之義,卻也使人性的合理 性需要得到一個公正的對待得到了証明, 因為全然的偉大與全然的犧牲似乎在人的 身上不可能全然地得到體現,有所謂絕對 的獻身與絕對的忠誠等事麼?似乎是很少 有的。古代的楊朱有“拔一毛而利天下, 不為也”這類的名句,雖然在天平的另一 端,有犧牲了自己整個的生命而不可惜的 仁人義士,但在去就之間,在取舍之間, 毫無疑義應該有相當的“不義”存在。只 有這樣才符合人性的真實。這個故事,可 以對當今的文學與戲劇有些教義上的意義 。戎夷的“不義”即起初對他的弟子所作 的選擇所構成的自己道德的缺憾並無損於 後來他的義的偉大與作為仁人的溫情。

  《呂氏春秋﹒長利》開頭說:“天下 真正有才能的人士,考慮天下長遠的利益 ,作出措施時,卻執意從自身的利益來考 慮和對待,像這樣(難免有在道德與手段 上不合理義的地方),即使將來能取得當 前的雙倍利益,如果當前的措置對後代( 主要是道德上)有不便和違礙之處,那麼 ,最好也是不要實行;即使安全利益得到 長久的保障,卻存心以照顧自己的子孫, 那麼最好也是不要去做。”這話是十分迂 的,它講的是人要存公心,同時要遵守人 類的道德,即人道主義的精神,不要做有 損於仁愛的行為和事情,像戎夷那樣,雖 然(假如)能勉強使自己的弟子脫下衣服 給自己穿,使自己保全生命,以便能盡自 己的才華替天下蒼生謀長遠的福利,但這 樣做有虧於道德,有虧於仁愛之心,如果 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即使戎夷將來真的替 天下謀得了天下蒼生的福利,然而於狹隘 的《呂氏春秋》中的人道主義精神來說, 也是不可取的。照現在的觀點看來,戎夷 起初雖然有虧於仁愛之心,雖然存有不義 之心,然而從天下的大利來說,倘若果真 能夠利益天下眾生,使國富民強,則犧牲 一弟子之生命絕不能稱作不道德。然而歷 史不相信假設,也不容許假設,但如果真 的勉強假設一下,或者換一個弟子,換一 個能替老師犧牲的弟子,則天下情形又當 如何呢?也許真的就使魯國或者齊國富強 起來,也許奠定了長治久安的局面之後, 天下的形勢,各國各派力量的對比呈現一 個大轉變,形成一個大局面,也許秦始皇 因此不能越崤函一步,也許七國乃至更多 的國家相安無事,或者相反由齊國滅了秦 國,完成了統一的大業,而遏止了秦始皇 的焚書坑儒之舉以及使之極端專制殘忍的 制度不能得到實現,這難道不是中國人的 絕大利益嗎?如果拘拘於私德的完滿,則 所失者大,所存者反小,並不能有所利益 於後世。

  於是我想,道德固然是不可磨滅的, 固然是需要各人加以修養並且磨礪的,然 而在利益的比較上有較大的利益存在而不 能不在“義”與“不義”之間作一抉擇, 天平的砝碼應該放在哪一頭呢?是取“不 義”而求得絕大的利益,還是取“義”而 求得私德的完滿充實而棄置大利於不顧? 當然如果能兩全其美,自然是最佳的途徑 ,然則只能擇其一,該怎樣做呢?從歷來 中國的道德情形看,有如《呂氏春秋》上 所講,是寧可舍棄利益而必須道德完滿和 充實的,即使事實上此一私德的崇高於事 並無補益。中國古代的官場上避“利”到 了恨不得有個地洞鑽進去才安全的地步( 這個避利只是避公家之大利,而非避私家 之小利),這起因大約不得不追尋到上古 此類私德的過份注意,於是使得後世拘拘 於求“義”,而不求“利”。許多人讀了 一輩子書,讀不懂《易經﹒乾﹒文言》的 一句話:“利者,義之和也。”古人羞於 言利,卻對“義之和也”的“利”毫無招 架能力,原來他們所求的“義”只是私德 上的小仁小義,追求的則是與“義”相反 的肥一己之私的小利,考慮的是成一己虛 名的小義,避的則是天下之大利,舍棄的 則是後世子孫的大義,因此天下弄到他們 手中成了國將不國、每況癒下、民不聊生 的殘破的荒土,等到西方列強打進來,已 只是只需他人輕輕一碰之下即砉然委地的 虛枵之匏瓜了。孔子曾經感嘆自己的不得 志,說:“我難道是一只(系而不食的) 匏瓜嗎?我難道是一只(系而不食的)匏 瓜嗎?”到十九世紀下半葉,中國真正變 成了一只腐敗的匏瓜,便不止是系而不食 ,而是變成踏在他人腳下的一件無用的破 爛之物了。於是中國人一變而為煙鬼,為 豬崽。

  戎夷在計不能兩全時,作出利益他人 的行為,其行為值得稱讚,仁心也值得稱 讚,但價值似乎只是留給後人一個榜樣, 一個道德上的“義”的榜樣,而真正信奉 這種道德觀的恐怕在歷史上難見其人,則 戎夷的影響之微絕非作《呂氏春秋》者所 能料及。此中之幸與不幸,遠非一言可盡 。對此寒窗,殘陽已逝,我的心地是非常 寂寞的,倒並不因為這個冬天的寒冷超出 任何一年,也並不因為戎夷以一死保存其 弟子不值錢的一生,而是俯觀大地,一色 的灰暗與缺乏顏色,世界變得如此孤寂與 沉悶,在人的心地上產生絕望的影響,也 遠非戎夷所能知的了。

  “吱呀”一聲,門開了,是妻子帶著 兒子回來了,我的苦悶的夢想終於有了一 個結束。我趕緊丟下書,快步走進餐廳兼 客廳的窄小的空間,帶兒子洗手,盛上飯 菜,開起飯來。兒子並不愛吃我燒的飯菜 ,辣椒和肥肉的味道當然是不入兒子的嬌 嫩的嘴巴的,兒子便和他媽媽一道只吃那 些平和的食物,當然也是滿桌滿盤的了, 絕對可以供應他們的營養而有余。我則光 顧著吃辣椒,頭上冒出陣陣熱氣,倒也給 這個冬天增加了一些溫暖的風景。於是房 間裡也漸漸地熱鬧起來,兒子吃過飯之後 ,又玩起翻筋鬥的遊戲來,似乎要把整個 冬天的寒氣趕走似的,我和妻子站在床邊 ,看著兒子翻筋鬥,生怕他掉了下來,因 此膽戰心驚地直到兒子玩得意興闌珊,準 備睡覺為止,方始放下一顆心,悄悄地長 舒了一口氣。

  除了照看兒子,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在如此寒冷和灰暗的冬天,我們便只能如 此匆匆地度過那缺乏溫暖的時光,雖然是 如此的無聊和浪費。是誰扼殺了這個產生 春天的冬天的最後一點溫情?我經常悄悄 地私下自問。

(1997.12.25)

[ 主 頁| 作者索引 ]
橄欖樹文學社發行。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印。 © Copyright by Olive Tree Literature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web site is maintained by webmaster@wenxue.com.